• 热门搜索词:
三国的文学地图
2007年07月18日 14:27凤凰网专稿  【

同学A:我不太同意她的观点,她说真情能打动别人,曹操也有真情。我们可以看到曹操著名的《苦寒行》中,描写了当时非常惨烈的行军状况,曹操是有大悲悯在里面的,这是不能否认的。诸葛亮就没有权谋吗?我看不一定。诸葛亮干吗不跟随孙权或曹操呢?他有他的想法的,江东那边有世袭的文武制度,诸葛亮是不可能进入核心层的;为什么不去北方呢?北方将士很多,绝不能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所以他自然选择了刘备。

同学C:好多我们以为是历史公论的东西,其实是不可靠的。就文本而言,曹操他写过很著名的诗,他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很悲天悯人。但是事实上我们如果翻开《后汉书》、《三国志》以及《晋书》的记载,会发现他在初平四年的时候进攻徐州,屠杀了徐州百姓男女老幼数十万人,鸡犬不留,尸体堆积,以至于把泗水河都堵住了,就是说这么一个口口声声说"念之断人肠"的人,却亲手制造了这样的杀戮。那么我们返过来如果看诸葛亮的话,他在《出师表》里面说"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说到做到了,在国家很贫弱的情况下,他仍然去履行自己的诺言,去追求这份理想。

同学D:我不是曹操的超级粉丝,但我觉得曹操也很冤屈,曹操也是有贡献的,在文化上也是一代枭雄,他也是在文化上是有一种气度的。你说诸葛亮的多么多么好,他进行战争难道就不屠城吗?尸横于野是曹操亲自干的吗?

同学B:起码屠城徐州绝对是他自己干的,因为他是为了报父仇,任何人都可以为他翻案,这一点是板上钉钉翻不动的。

同学E:我非常欣赏曹操,因为曹操是奸臣嘛,所以历史上这些文学作家引用曹操的人不多,但是你们不要忘了毛主席引用了曹操的写作风格。

余秋雨:我们后来的传统观念觉得大汉的血统应该在刘备身上,所以好多文化的正义感交给了刘备。当那么长的历史永远地将感情投向这一边的时候,我们对史料的选择也产生了问题,在文化思维上我同意这个说法,诸葛亮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记忆,但同时中国的传统观念带来了大量的历史不公平,我们应该用冷静的理性来认真地分析一下,这样的话,我们会对那个白面的曹操投注一点注意,这时会突然发现他确实是一个文化巨人,他花了那么大的辛苦想做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我曾经讲过一句比较残酷的话,就是哪一部中国文学史没有写到曹操是奇怪的,哪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到诸葛亮也是奇怪的,这个地位差别就非常大了。比较简要的文学史一般不会提到诸葛亮,但是没有曹操,那就成了一个时代文化坐标的失落了。

诸葛亮正在"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时候,曹操在写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和"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非常感人,一个是非常浩大;一个是马前流着眼泪,一个是在礁石边上仰望星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确实让人感动的一个好人,但是如果说在生命的能量和生命的格调上,曹操比较高,这个高确实带着某一种残酷,但是他的等级比较高,这个等级有的时候和残酷不能完全分离开来,特别是在乱世,由此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曹操不仅后来在军事上战胜了刘备和诸葛亮,在文化上他没有战胜,但是在一个简单比较当中,他确实要高出一截,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讲到文化上的三国对垒,还有一点就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是曹操还有两个极其优秀的儿子——曹丕和曹植,这就更失衡了。大家注意到这两个儿子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父亲的风光,他们两个人也值得我们来讨论一下。他们是当时建安文学的代表者,是一个时代的一种文学现像的主将。小孩都会背了《七步诗》,曹植的记忆深刻地印在小学的文化中、民族的记忆上,已经非常深刻了。曹植给我们的印象要比曹丕要饱满、生动、鲜活,但我个人觉得如果就文化的传承意义而言,曹丕的意义或许要更大,他不仅仅是个作家,还是个评论家,更是一个文体体例的开创者,他有相当强的总结归纳能力。诗歌是曹植写的好,但字里行间的这种美学等级是曹植更胜一筹。

   编辑: 罗昀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