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香港电影没死 只是人的观念在变化
2010年04月13日 10:5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马家辉:不仅没有死,我想起贾樟柯一部电影,那个电影好像叫做《世界》,最后一段,男女好像要自杀服毒,结果死不了,两个人醒来之后,女的就问男的,我们死了吗?男的就说还没有,还早呢,我们才刚开始,我觉得香港电影才刚开始,黄金岁月还在前面。

窦文涛:像我们大陆人,为什么我们都爱聊港产电影,因为在我们成长记忆中,那真是有过黄金岁月的。

许鞍华:我觉得,因为他们也老是在讨论为什么香港身份,一定要保留一下香港电影片的特色,可是现在如果我们回去拍八、九十年代的那些喜剧,枪战片我会觉得很旧,因为你的身份其实是不停的在变的,根据那个状态,所以你还是拍,那些所本土电影,受到欢迎的那些东西,你会回到旧的东西,现在可能香港人的想法也不一样了。

窦文涛:怎么不一样了呢,你觉得?

许鞍华: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感觉1997年以前,我也是不停的想着移民的。

窦文涛:移民到哪里?

许鞍华:去美国,去英国,去新家坡,我觉得都可以,问题是我的朋友全都是移民,然后又回来,又走,然后我认识的人都是这样,有能力的人都会移民,我上一代也是移民的嘛,我一直好好的在工作跟生活,可是我从来没想过我会久留的。可是我现在会想我不会走了,因为一个是我年纪大,另外一个我也没有什么理由要走,我就想如果你想着你要留下,跟你想着随时会走,是两个不同的心态,现在我感觉大部分的香港人,是没想到要走,一个是他们会特别安分。另外一个他们会特别激烈,那两个极端都会发生。因为以前香港人的身份跟电影好的地方就是它随时在变,我记得杨昊,开始的时候到嘉禾是个大公司,他就说这个公司好像随时会关门,会走的感觉,因为他们就是没想到长远计划,我所认识的所有香港电影公司,都是没有把这个看得很重要,这个公司,然后只是拍个片就行了,拍了就跑了,像打游击战一样。

窦文涛:所以他们政界都有人说,说香港人过去有成功经验就是香港人从来都跑到那儿去,看那儿有机会,啪,跑到那儿去

窦文涛:我记得我看过你讲过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她说这个香港是华人的码头,就是历史上,比如说你到外国,你也是在香港住一住,或者有些人在香港住了几年,又回到了内地。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码头,它也需要一个固定不变,所以就变成,就像你刚才讲的,它找一种什么身份,还是认同感,因为大陆的词叫什么?核心价值观,过去香港的电影感觉就是,我觉得那就是拍什么好,啪,大家就去拍,反映是相当得快。现在反正你看,北京那边聊《十月围城》这部电影,认为是香港电影在新时期找出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尝试,开始与大陆历史上,甚至是中华民民国的历史上,孙中山,找到一些勾连,但是又能跟它香港本土的一些草根,甚至是一些武侠,这些东西找到一种相结合的点。

马家辉:我觉得说,坦白讲,你刚才说的那些对于香港电影的感觉,我觉得很多是从内地的观点来看的,其实香港一直说对于自己身份的模糊,变化,一直都习以为常,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地方,反而很多内地朋友,就说你看变了,你们香港失去了所谓的本土性,可是站在香港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本土性本来就一直在变嘛,没有说失去嘛,所以不会担心,至于说,你说《十月围城》,比如说跟中国的历史接轨这个,以前香港的电影一直都有吧,而且把香港的观点放进去,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接轨的电影是什么?周星驰的《鹿鼎记》,因为《鹿鼎记》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嘛,讲反清复明等等的故事,其中当时不断的重复来强调一句话,就说只要老百姓生活的好,我管他谁当皇帝,管他是外国人,还是汉人,还是什么,这种就是香港的观点,放进一个大历史里面。另外我记得好像有一位导演陈嘉上,他好久以前十多年前拍得一部片子叫《精武门》里面也是。

窦文涛:你想李小龙的那些电影。

马家辉:对,日本人里面有好人,华人里面有坏蛋,香港人从来看事情不会黑白分明的,所以我觉得不必太担心香港电影的变化。

许鞍华:对,我觉得现在是自己理一理,理顺了以前什么是好的,比如说那种包容性,各种多元化,再找一些比较基础的核心价值,两个一起就会好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徐盼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