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冠英:张学良少年登科大不幸也
2010年04月10日 12:0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可是蒋也看到我脸变了,所以将又安慰我很多好话,你年轻,不懂事,我们老人家安慰你,年轻不懂事。就为这个吵架,他下定了决心,129,12月10号回去策划,12月11号晚上就出动兵了,到了华清池早上5点钟抓人。

窦文涛:马先生对这一段,对张学良,您的兴趣点在哪?

马未都:我觉得张学良此举,西安事变这个举动,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些相悖的地方,比如说他毕竟蒋介石是他主子,动这样的手,在历史上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好评,理论上讲他没有对错,他对你有对错,对事态没有对错,你动手,如果你是他的下属,从文化的角度,大部分人是不能通过的。但是后来的事情是比较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蒋介石还算心很宽的,不管怎么说,到最后,对张学良这个事态,还是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你换我们每个人自己想,你底下人给你翻一次脸你试试。这个是极端的翻脸,基本上是危及生命的一个翻脸。

窦文涛:比如说,我近年来看到海外有这么一种观点,各个都声称自己有档案,比方说讲当年西安事变,说张学良,本来在西安事变之前,和苏联方面,就斯大林方面接触密切,那么说张学良实际上是那么一个心思,就是倒蒋,然后由他做总头,总盟主来领导抗日,甚至说当时中共方面也表示愿意接受张学良的麾下,来共同抗日。你根据对张学良的了解,你觉得他当时有可能有这个盘算吗?

郭冠英:他是花花公子,他没有想要领导抗日,他只想跟着蒋介石好好的去抗日,他认为还是要捧蒋为领袖。所以他跟苏联联系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打不过日本人,我们只有靠苏联的支援来抗日,蒋当时也是考虑到底是要靠德国人还是靠苏联人,这两种都是和日本人抗日。那么蒋也在联苏,后来张学良知道蒋在联苏,更认为我的联苏、联共的政策是没有错的,可是蒋的意思是说,我现在联苏,但是我把国内的动荡消灭以后,要搞清一色,这样才能做。

所以两个人真正的争,一个是安内攘外,一个是攘外安内,张学良主张我们只要能够先对付外面的,我们内部自然会安,蒋介石说我内部一定要清的干干净净,我才能去攘外。可是你刚才说的向他主子翻脸,你别忘了一点,蒋介石当时的时候,中山舰事变,他把汪精卫抓起来了,汪精卫也是他的头,他为什么可以抓人家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张学良等于救了蒋介石,中原大战的时候,要不是他站在蒋介石这一边,他站在冯玉祥还有站在阎锡山这边,蒋介石就完了,所以蒋介石对他非常感恩,也真的把他当成,蒋介石本来天下都要交给张学良,就在西安事变以前的时候。至于蒋介石回去为什么没对他下杀手呢?因为他饶了蒋介石的命,蒋介石当时把命争回来了,他心里高兴的很。可是你又不能不抓张的原因是因为他的部下决张这样做,他这个戏演不下去,所以他必须要把张抓起来,可是你看他对杨虎城,最后痛下杀手。

窦文涛:区别对待。

郭冠英:他到了1949年大陆快失败的时候,他也很气,他准备杀张学良,只是后来,因为张学良关在台湾,他还来不及杀,如果在大陆走的时候,张学良二二八事变以后,陈仪本来想把张学良送回大陆,觉得台湾不安全。

当时东西都已经打包好了,准备送到江西,结果后来内战恶化以后,就不动了,所以送到江西,蒋走的时候,一定叫毛人凤去他杀掉了,在台湾就没杀。

窦文涛:这个历史真是有兴趣。

窦文涛:所以咱们可以看看,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感情,蒋介石去世的时候,张学良送挽联说这个话有意思,说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为了这个挽联,张学良足足想了三天。说原来原来咱们大陆这边吕正操将军和张学良互相赠诗问答,张学良回的,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这个让我们很感兴趣,您怎么看两个人之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machao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