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为何会“一分为二”
2010年03月17日 09:3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梁文道:你在家里面看你那幅假的,也有这种能医百病的效果吗?

窦文涛:我是看不懂。

梁文道:这还得懂行。

许子东:你就等着它涨价。

梁文道:假的涨什么价。

许子东:所以本雅明最了不起就是这个,他就指出以前的艺术,都是有一个原真品跟复制,所以你去看真迹的时候,人就崇拜的不得了,就是因为它是唯一的,因为它是唯一的,他说电影以后,世界就变了,他说这个真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做法,就是可以全盘复制了。

窦文涛:但是我跟你讲,我是不懂,但是他们真正的鉴赏家们,爱讲一个词叫气息,就是你看到这个真的之后,这个气息不一样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主观有多少客观,反正我亲眼看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那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苏东坡的《寒食贴》,说是写的最好的字。

你说这就是苏东坡,在这个纸上,我跟你说上海博物馆我也看过,有个叫徐渭,徐文长的,也是爱喝酒,喝醉了写书、画画。在雨中写的几个字,你甚至都能看到那个水印子,阴下来,你就能想象得到当时那个喝醉了这种抒发,那种感觉。

梁文道:这就是。

窦文涛:那个复制品是代替不了了。

梁文:本雅明讲的氛围,一个原制品,但是我觉得好玩的地方在哪,像现在我们看《富春山居图》,你会发现今天的艺术史家对这副画的解读,跟古人有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就是我刚才说了,古代的时候这个是卷轴,第一看的人很少,第二看过的人他看都是这么放在室里头。

许子东:而且局部局部看,不是全部的看。

窦文涛:局部这么看,这么近的这么看,可是现在艺术史出现,带来一个很崭新的效果,就艺术史看东西,绝大部分是通过照片看,通过复制品看。那么你通过照片看、通过复制品看,你没办法这么直接面对原作的时候,就会特别注重细节。

举个例子,你去看像文艺复兴那些雕像,以前的人谈那些雕像,都谈得很笼统,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画的画都很笼统,为什么很笼统?因为你在教堂看,那个教堂周边的氛围、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后来的人通过照片看,你就老盯着这个照片,你看出细节了。

许子东:大卫那个眼睛放的特别大。

窦文涛:他怎么第三根脚指头这样呢,就会这样,所以现在看中国艺术有时候也是如此,看这种细节看得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是你可以说这么看是不对的。

窦文涛:其实咱们比古人有福气了,古人哪有什么博物院,古人除非真的像董其昌这样的人,当大官,家产那么豪富,也就是个个人收藏。咱今天去博物馆,一下子能看到几千年这么多的东西,没有一个古人比得上我们。

窦文涛:文道讲讲乾隆。

梁文道:我刚才说乾隆,那个是有争论的,后来有很多人说乾隆当时,不是一开始拿了个假的,拿了假的好高兴,乾隆老习惯又上来。乾隆是历代皇帝,不只是皇帝,甚至可能是中国古文里面写诗最多的人。像陆游写最多也才几千首,他写过万首了。

窦文涛:我认为他是成瘾了。

梁文道:没错,所以以前有诗圣、诗仙,乾隆可以改诗霸,然后乾隆在上面拼命写,写满了。但这时候忽然人家说有争论了,皇上,给他上个真的。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你是皇帝,你之前看的这个那么喜欢,写满了,人家现在跟你说真的在这呢皇上。所以你的态度是怎么样,他一定是,他就算明知道这个是真的,他都不能认。

窦文涛:当然很难说乾隆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看这个真的《富春山居图》,上面山的空白处有一行文字,就是乾隆当时讲。我为什么说乾隆写诗成了癖了,当然有的诗也有点癖,就是说他买的那个假的,那个叫紫明卷,他买那个假的,他就觉得那是真的。然后说看一次写一首诗,写了四、五十首,最后止不住,自己给自己戒。自己写了一个我下次再看不写诗了,不能再写了,都到这个程度。

然后后来又有人拿来这个真的,然后他判定,说这绝对是假的,然后说比例孱弱,这绝不能是黄公望的。但是假的,画的还不错,所以我也是重金,也不便宜,也收到故宫里。但是他那时候不叫故宫了,我也收着,也到故宫博物院,然后还找来一些大臣。

许子东:古代文化宫,古文宫。

梁文道:给我送到台湾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孔繁星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