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 镜头对准男人的柔情
许戈辉:《20,30,40》以后,差不多4年,你没有出新的作品,对吗?
张艾嘉:对呀,好久啊。
许戈辉:我想如果要是产量不高的话,那么一定意味着说,一定题材的选择很慎重。我特别好奇的是,选择这样的一个角度,就是男主人公是一个黑社会的老大,到底是因为你非常了解黑社会,还是因为你非常不了解黑社会,所以很好奇,就想拍这样一部电影?
张艾嘉:我两者都有,在香港来讲,他们拍很多黑社会片,他们一定有很多很多的一些根据,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蛮多的研究的,做研究也蛮好笑的。像有几本书是专门讲香港的一些帮派的,他们的演变,他们的转变。当然很好笑的就是以前他们都叫社团嘛,那现在他们都改成叫公司了,你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变,从一个社团。
许戈辉:市场化。
张艾嘉:变成一个非常有这个商业的一个集团了,所以他们的转变也蛮大的,所以我看了一些书,然后我有认识了一些这些人,有的人是真的是离开的了,号称是已经真的退出的一些人物,所以我一定,我一定要跟他们聊聊天,那我甚至也认识一些人是,真的是子女,那我跟他们都聊过天,其实你能够真正挖到一些说很新鲜、很特殊的题材,或者是料,并不是那么,你想象中那么多,因为你会讶异地发现,觉得就是原来他们的生活是极其极其地正常。
许戈辉:对,不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么地波澜起伏。
张艾嘉:对。
许戈辉:很多天天在打打杀杀,是吧?
张艾嘉:对,可能就是那些东西未必在他们儿女的眼中都看得到,你知道,他们的父母会,他们的父亲会让,刻意地让孩子们会保持一个非常非常正常跟简单的生活。
一直以来,张艾嘉艾嘉导演的影片都因细腻的女性视角被冠以“女性电影”的称号,而在新作《我们这一家》中,她首次尝试拍摄男性题材,将镜头对准了男人的柔情,表达出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张艾嘉艾嘉却未能像片中的女儿一样享受到来自父亲的疼爱。
度过没有父亲的青春叛逆期
1953年,张艾嘉艾嘉出生于台湾一个书香世家,外祖父曾任台湾新闻局局长,母亲是上世纪60年代的社交名媛,父亲是空军飞行员,在她1岁的时候,父亲因为飞行事故,不幸逝世。
张艾嘉:我的戏里面,从以前到现在,我几乎很少写过爸爸,我都写妈妈。
许戈辉:是因为不熟悉,自己的生活里这块是缺失的。
张艾嘉:是不熟悉,是有这样子的一个说法,可是也不能说不熟悉到就是说我不会去碰它。
许戈辉:在你的童年,当身边没有父亲这样的一个英雄,一个保护自己的男性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张艾嘉艾嘉应该是更男孩子,还是更越发的女性,更越发的那个小女孩,需要保护,童年的你什么样子?
张艾嘉:我是一个蛮调皮的小孩,我蛮调皮。
许戈辉:所以妈妈才会把你送到那个,叫教会学校,叫女子学校。
张艾嘉:圣兴,圣兴女中,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原因了。我算是比较调皮的孩子。
许戈辉:比较叛逆的那种。
张艾嘉:对对对,可是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没有父亲,我就会觉得很遗憾或者是很不开心,或许是因为我,真的是我一岁多就没有父亲,所以父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