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战犯”黄维
2010年03月18日 13:2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晓楠:黄维1904年出生在江西,1924年考入由蒋介石任校长的,黄埔军校第一期由此成为蒋介石最正宗的嫡系,他深得蒋介石信任。30岁就当上师长,之后被送往德国留学学习军事,而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中断了在德国的学业,回国参加抗战,黄维的成名之战是淞沪抗战时候的罗店之战,当时任第六十七师师长的黄维在面对日军的进攻的时候,生生守了一个星期,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了战场,据说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凑不上,当时国民党宣传机构曾经大规模的宣传,黄师长的忠勇可嘉,不过事后也有人评论说,黄维的指挥是死板僵硬的,所以“书呆子黄维”的名声也就此落下。虽然对他罗店之战的表现褒贬不一,但是凇沪会战之后,黄维还是在蒋介石的官邸特别受到了接见,蒋介石还送上了自己的一张照片,从此黄维对蒋介石更加的忠诚,而也正是这份忠诚,为他日后命运的急转直下,埋下了伏笔。

解说:1938年,日军攻占越南,云南一带形势紧张,被任命为54军军长的黄维率部队驻扎在云南文山县的一座破庙里。

黄敏南:竹子,就是把它劈开,然后就简单的搭一个阁子,上面糊的纸,然后糊出几个房间来就是这样,里面全是那个菩萨,四大金刚什么的,那个挺可怕的,晚上睡觉睁着眼睛一不好就看见了。

晓楠:连金刚正看着你。

解说:抗日战争时期物资匮乏,军队供给不足,黄维便带着士兵们种地养猪来改善生活,在当时,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号广为流传,身为军长的黄维对于家人的生活也做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黄敏南:要求我们就是生活一定要俭朴,比如说我住校每个礼拜去学校,我们的学校也是在庙里面,在那个山上的,很远的,他就是要勤务兵骑自行车送我,然后骑自行车接我就是这样。

晓楠:不能开车。

黄敏南:不能开车的,一滴汽油一滴血。

晓楠:那时候油是非常珍贵的。

黄敏南:对。

解说:在黄敏南的记忆里,工作忙碌的父亲极少有时间和子女们待在一起,而难得的闲暇时光,又因为父亲的严肃而显得少有乐趣,不过一次意外却让黄敏南看到,埋藏在父亲内心深处那份对子女的爱与温情。

黄敏南:有一次他到印度去考察那边的情况,给我买了一个洋娃娃,那个眼睛会动的,当时那是从来没见过的,结果给我带回来以后一开箱子,那个娃娃的眼睛掉进去了,结果就两个黑窟窿。

晓楠:吓死了。

黄敏南:结果我就大哭,他就手足无措,赶紧给我拿起来,帮我修啊,什么这些。

晓楠:其实那是在当年这种战乱当中,他其实也是身心俱疲的时候,还得给你去修那个娃娃。

黄敏南:现在回想起来非常令我感动。

晓楠:他可能不是那种特会表达的父亲是吗?

黄敏南:嗯。最多的就是想到我们了,见面了,摸摸头,这就是他最温情的时候了。

晓楠:摸摸你的头。

黄敏南:这个是斯蒂文,是他的副官,这个就是何应钦,就是斯蒂文刚到昆明,他们要向他介绍中国军队的情况,包括研究远征军怎么打等等这些,杜隶铭这些人都在。

晓楠:这是在一个公园里吗?

黄敏南:嗯,昆明的西山风景区。

晓楠:你当时完全没概念。

黄敏南:其实他们在谈,特别重要的国家大事,我一点概念都没有。

晓楠:也是游园去了。

解说:在这张合影中,黄敏南在一群大人中显得格外乍眼,那时不过9岁的她不可能意识到这次父亲和周围那些大人的聚会,在当时的政局下有着怎样的分量,不过,在这张汇集了
当时国民党重要人物的照片里,黄维的出现已足以证明他当时的春风得意,以及他在军中的重要地位,在国民党的同僚眼中,为人清高耿直,不屑于官场交际的黄维,之所以仕途顺利,全仰仗于蒋介石和陈诚的器重。

黄敏南:当时国民党的官场把他很看不惯,社交活动他一律不参加,包括我妈妈,我妈妈那个时候一般是不出去跟其他的那些太太们打牌啊,跳舞啊什么等等,就是这种活动很少很少参加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