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59年后重归朝鲜 曾与毛岸英有不解之缘
2009年11月25日 15:5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09年11月24日《冷暖人生》节目:

他,曾亲手捡拾毛岸英的遗骨,她,是朝鲜战场上最年轻的志愿军女兵,他,曾和一位朝鲜阿妈妮生死相依,如今老兵们吹响集结号, 再次踏上当年的浴血之地。

解说:2009年10月28日一大早,美丽的边境城市丹东的鸭绿江畔走来了几位特殊的老人,在那座连接中朝的著名铁桥边,他们激动万分。

晓楠:刚刚我们在画面中认识的这五位老人都已经年近八十了,其中四位来自重庆,一位来自北京,他们其实原本素不相识,各有各的人生经历,但是当他们重聚在鸭绿江畔,当他们一下车的时候,马上就被当地的市民认了出来,有的人甚至马上就开口喊出,瞧,志愿军老兵,老人们一下子被如此笃定地认出来,或许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每个人胸前有一颗那年代久远却依然闪亮的勋章,可能更因为面对着眼前那熟悉又陌生的景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掩饰不住的唏嘘感叹兴奋莫名,老人们在人生的暮年终于跋涉千里,来到了当年渡江的铁桥前面,为的是要完成一个在他们心目当中埋藏了59年从未实现的梦想。重归朝鲜,对他们来说,朝鲜并不是那个在新闻当中天天出现,纷扰不断的世界焦点,也不是有些游客想要去猎奇的,铁幕之国、神秘之地。他们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朝鲜,有一个和所有人都不尽相同的朝鲜故事。

解说:这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老人,名叫向朝善,正是他的执着,间接促成了这次志愿军老兵重返朝鲜的活动。

向朝善:雄赳赳气昂昂,就这样走,我觉得我又回到年轻时代了,那个时候打起仗来一不怕死,前线打炮要死就要往前线走。

解说:向朝善1951年入朝,在志愿军司令部警卫团任班长,他曾给彭德怀总司令担任警卫,曾亲手捡拾过毛岸英的遗骨,并为烈士陵园守墓,归国后,向朝善一直生活在偏远的三峡巫山镇,50年来,老人无时无刻不想着重归朝鲜。

向朝善:经常在梦中为毛岸英站岗,我又在那亭子里站岗,又在毛岸英那坟前坟后转,就像在那转一样,经常梦见这个事情。

解说:其实,向朝善并没有见过毛岸英本人,他入朝时毛岸英已经牺牲,但曾经在朝鲜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和这位领袖之子有着一生的不解之缘。1950年,年仅18岁的向朝善还是一个刚刚从旧时代走过来的热血少年。

向朝善:我一天赶场,就看到大幅标语写起“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侵略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就回来跟我父母说,我说我要去参军,老子去打仗去,他说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你要当个什么兵呐,我们才混到田地了,他们还是老的旧思想嘛,但是第二天我就没跟他们说,我就悄悄走啦。

解说:1951年初,向朝善随大部队渡过鸭绿江正式踏上朝鲜的土地,那时的朝鲜正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时刻,中国志愿军发动了四次战役收复平壤,并将“联合国军”驱赶到三八线以南,赫赫有名的麦克阿瑟被撤销总司令的职务,而等待他的继任者李奇微的却是中国军队发起的更为猛烈的第五次战役。作为一个新兵,向朝善被分配至志愿军总部警卫团肩负起保卫首长的重任,在他眼中,那个威震敌寇的彭总司令却如此的和蔼和普通。

向朝善:个子不很高,又蛮胖。

记者:他跟你们说话吗?

向朝善:说话。

解说:虽然没有在最前线杀敌,但向朝善因为态度积极,肯于吃苦,荣立三等功并被提拔为班长。1953年,朝鲜停战,向朝善所在的警卫团却接到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修建志愿军烈士陵园。

向朝善:突然就抬来了一副棺材,这个大幅标语就是“毛岸英烈士”,很多人就自发地就把锄头那些摔了,把东西摔了,就都往那个地方拥,因为一听到说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在那悼念,低头,有的好像流眼睛水,有的还哭出声了。

解说:默哀完毕,向朝善和副班长打开棺木,亲手将毛岸英的遗骨捡拾出来,用白布裹好,准备运回祖国。

向朝善:那个骨头有大点的有小点的,还有个手表,那个手表有腔腔,那个手表带子还是好的,那个腔腔烂了,我们也是靠毛主席沾的光翻了身的,哪个不晓得悲伤呢,确实捡的时候我们大颗眼睛水,又哭蛮伤心地在捡,晚上指导员就跟我们讲,毛主席去电报,就是说他的儿子要和祖国牺牲的,那些优秀儿女埋在一起,不能运回沈阳公园,就埋到朝鲜国土上,他牺牲到朝鲜国土上,就要把他埋到朝鲜国土上,这个话还没讲完,下面就呼起口号来了,打倒侵略者打倒美帝国主义,血债要用血来还。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