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走出的青年 善行背后的灵魂救赎
2009年06月03日 10:42工人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充满争议的“行为”

抚养孩子的花费,远远超过了姜林的想象。“不管怎样,我一定会坚持,尽全力筹到钱,我要帮助他们。”姜林说.

孤学院的收入有三部分,一是姜林的工资,二是他们摆地摊、义卖报纸的钱,还有就是好心人的捐助。由于精力都放在了娃娃身上,广告公司的业务量也开始减少,上个月姜林只拿到500元工资。

周末的时候,姜林会带孩子们去义卖报纸或者是玩偶,试图引起市民关注。姜林有个记账本,将每笔收入支出详细记下。“不论谁,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来查账,我对得起良心。”

前不久,姜林想到通过街头行为艺术的方式,来引起大家关注流浪儿童。于是,他连续多次身着短袖T恤、短裤,顶着寒风细雨蜷缩在闹市的地上瑟瑟发抖,每次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围观市民中有人摸出钱来,想表示一下,都会被他制止。“他这样做并不是乞讨,而是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流浪儿童。”志愿者解释。

对于姜林的这些做法,人们并不完全认同。重庆市民刘先生认为,他的这种精神让人感动,但要引起市民对流浪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有很多种方式。和刘先生一样,接受采访的大多数市民认为,姜林的这种行为有点极端。

面对姜林的一系列爱心举动,有人觉得感动,也有人觉得这是炒作,还有人认为,姜林收容流浪儿是有目的的,他是利用这些流浪儿赚钱。

对于大家的评论,姜林认为无论好坏,至少都引起了注意,“那就是我追求的结果”。

至于公众对募捐所得的走向产生质疑,姜林坦言,每一位市民都有权监督账目的真实性,每天的募捐款项入账时,志愿者代表和流浪儿童代表均签字,明细账目表也由流浪儿童和志愿者,以及老师共同监督.同时,他也请求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媒体的监督。

姜林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说他很高尚,在献爱心。“我不这样认为,在救助别人的时候只是为了自己一种灵魂的升华和自救,因为我得到了充实。我不愿意自欺欺人,我帮助流浪儿童就是自救,寻求灵魂的升华和拯救。”

出狱几年来,姜林已经送过20多个流浪儿童回家,但自从1993年离家出走到现在,他自己的家,却只回过一次。也许因为经历过太多的变故,姜林的父母已经无法再接受他。

“孤学院”的尴尬处境

在“森森孤学院”,记者见到了6名流浪儿童、2名老师和1名煮饭保洁员。与其说这是个孤学院,不如说更像个家。客厅、厕所、厨房一应俱全,屋内地板干净,孩子床铺整洁。饭桌是这些孩子的课桌,衣柜是他们的图书室,墙上贴着募捐所得和代课老师李燕林手写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五的课程安排很紧凑。

虽然每天上课会让这些习惯了流浪的孩子不习惯,但有吃有喝,而且有伙伴玩,他们依然很快乐。

来自四川的10岁女孩小凤告诉记者,父母离异后,她被爸爸带到解放碑乞讨,要不到钱就会被打。当记者请她写自己的名字时,她的手缩了回去,“她一天都没有上过学,不会写字,到现在连数字也认不全。”老师李燕林说。

当问及是否想回家时,6名孩子都不作声,牟昌川摇头说:“这里好耍,我不愿意回去!”记者了解到,他们的遭遇和小凤一样,都因家境贫寒或家庭破裂被迫流浪街头。

姜林说,他不希望这些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就选择收留他们,成立孤学院。但是,到民政部门申请注册时,由于资金、师资等条件不达标,未能获批。

随着姜林创办的“森森孤学院”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官方也正在考虑认可姜林的这个民间组织。据介绍,今年春节,重庆市流浪儿童救助站还专门为“孤学院”赞助了1000元钱。这是姜林首次收到源于官方的捐款。

《冷暖人生》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二 21:50

重播:周三 15:0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