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上、手上面全部是一大块一大块的被水泥腐蚀了
孙小好:我爸什么都没有,房子房子没有,钱钱没有,就有几个孩子,我想我爸累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享一点点的福,就是一直拼命的干活,他的整个一辈子,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供孩子上学,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
解说:孙小好家住安徽蒙城县孙沟村,六亩农地每年不到万元的收入令这个家庭难以为继。
孙小好:靠我爸爸自己种那些地,挣不到多少钱的,打工都没什么人要他了,我记得那时候20块钱班费我都欠了好久,然后我们班主任不停来要,要了很久,都交不起。
解说:让孩子为难成了孙全波最大的心结,为了赚到钱孙全波屈身和同村的妇女一起干起了小零工。
孙小好:我们那河边还没有什么机械,都是靠拖拉机上去拉,靠人上去装,装一车沙子,那种拖拉机装的,要两块钱,只是这一车沙子,不管你多少人装,就挣两块钱,一般是五六个人一起上,装一车沙子,一车沙子分下来几毛钱吧,他就是这样一点点。
记者:像这样这么少的的钱他也去赚?
孙小好:他不赚怎么办呢?他不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人去用他,还有就是去背水泥,他来之前是就是背水泥的,在家里面背水泥,那种大的汽车,大汽车装三四十吨子,就是自己去上,就是一个人,就是装在车上面,我们也没有什么机械之类的把它运下来,靠人把它背起来抱在身上,然后就下去,没有什么保护层,你不会戴口罩,你背完水泥之后,你认不出来他会是谁,根本认不出来是谁了,然后他的身上、手上面全部是一大块一大块的被水泥腐蚀了,身上也全部是,我妈也说了,以后认你爸比较好认,她说他全身都是被水泥腐蚀烂了的。
陈晓楠:在我们和孙小好接触的这一两天里,其实我们发现孙小好是个特别内向的人,不善言辞,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深深的沉默当中,可是也就是这么一个沉默寡言的孙小好,在我们到达的第一天,就主动找到我们说,他要跟我们谈谈他的父亲,他不想让父亲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走了,他希望有人知道,这世界上还曾经有一个如此伟大的父亲。孙小好的父亲孙全波家住皖北农村,世代为农,祖祖辈辈靠着不到六亩的农地艰难过活。他18岁的时候应征入伍,在北京门头沟区做后勤保卫,在部队服役期间因为救人还获得过三等功。三年的军旅生活让这个安徽农村的庄稼汉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希望他的孩子们能真正的走出山村。
退伍之后他返回家乡务农为生。在村民的眼中孙全波是个能吃苦,有理想的人。村民们都非常尊重他。但在孙全波的内心却有个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读书太少,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四个孩子身上,希望他们都能走出去。孙小好说为了供自己和弟弟读书父亲烧过窑,拉过车几乎什么活都干过,只要能赚到钱,不让孩子为难,在苦再累他都没哼过一声。四个孩子也真的都非常争气,成绩一直不错。2001年大女儿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这让孙全波喜出望外,孩子的努力给了孙全波最好的回报,希望也从这里慢慢点燃。
孙小好:那时候考上师范很光荣的事情嘛,出来就是一个好像公家人一样,包分配了,职业啦、什么职位啦,什么东西都很高兴的,家里面就想过年一样的,完全就是过年,放鞭炮干嘛的,杀猪啊。
记者:特别高兴。
孙小好:特别高兴。
解说:2003年孙小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理工大学,次年,弟弟孙兴好也考取了广州工业大学,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成了当地广为流传的佳话。
孙小好:他们那老板每次到哪个地方都说,你们别看这个搬东西的人,看他很脏,农村的什么事都不懂一样,人家出了三个大学生,他就这样说,后来我爸他很高兴的,从来都不说自己活着有多累。
记者:在你们村子中你们几个可以说是你爸最自豪的事情。
孙小好:对,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我们几个孩子,他整天就是挂在嘴上,整天和别人说他家里有两个大学生。
解说:2006年孙家沟村外出务工一时成风,孙全波也随着几个村民一起来到了安徽合肥的一家路桥公司做工,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门。在孙小好工作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一件父亲打工时送他的衬衫。
下一页:爸你可以跟俺回家了,俺俩带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