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华:三十年的追求 不要《伤痕》要自由
2008年07月03日 10:1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伤痕》] [卢新华]

1986年的一天,一个东方男子奋力地蹬着一辆三轮车,载着游客在素有"小巴黎"之称的洛杉矶西木区的街道上穿行,他就是卢新华。

三十年前,他的小说《伤痕》轰动全国,掀起了中国当代"伤痕文学"的思潮。

一夜成名,他突然告别,在异国它乡蹬三轮,到赌场发牌谋生。

小说《伤痕》

卢:那里中国留学生特别多。常常在我踩三轮车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站在墙角,站在一些地方看着我,指指划划地议论。我知道他们说这个就是卢新华。我不介意踩三轮车,太太每到12点左右的时候,会从家里用饭盒装一些饭菜,比如红烧肉什么的。在电影院拐角,我坐在车上就吃。我说她是支前模范,我在前方打仗,她是管后勤支前的。我觉得那时候挺开心,他们爱看看呗。

在美国洛杉矶的最繁华的街头,这个拉三轮车的年轻人叫卢新华。当他满头苦干的时候,有时候街角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

他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标志性人物。因为有了卢新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文学史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伤痕文学。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一日,上海《文汇报》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一篇7000余字的短篇小说,小说的题目叫《伤痕》。因为《伤痕》,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150万份,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阅,当时有种说法是:"全国读者的眼泪足以流成一条河。""伤痕文学"由此发轫、命名。小说的作者卢新华,这个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年仅24岁的新生一夜成名。然而,这颗文坛新星骤然升起,却又骤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随后不久,有关他的传闻很多。有人说他在美国的一家赌场当发牌手,有人说他因做股票期货不名一文,还有人说他在洛杉矶的一个小镇上蹬三轮聊以度日。种种传闻把这个伤痕文学的代表描绘成了一个悲情人物,而二十多年后,当卢新华坐在我们的镜头前时,却有全然不同的一番描述。

卢:他们说到三轮,是三轮车夫可怜的一个样子。卢新华堕落到去踩三轮车,我想大概是这样的想法。但是我如果我再看到这个三轮车的话,就像我现在开的汽车一样,我真想亲吻它。它帮我赚钱渡过难关,还帮我把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光环都放光了。我觉得内心一下子就自由了。有些媒体和读者都觉得很奇怪:这个家伙怎么搞的?反而一谈到三轮车,一谈到赌场他眼睛发光,不像人家想的说应该是很悲凄的。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春瑞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