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战役 老兵二十年寻找解不开的谜
2008年06月20日 13:49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张访朋] [许昌战役] [老兵]

1944年许昌保卫战,三千对决八万,64年寻找,寻找将军阵亡真相,寻找新编29师。当了几十年教师的张访朋,手里总是放不下这本历史教材,教材里的一句话始终让他耿耿于怀。

晓楠: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张访朋,广州人,他从50年代开始,就一直当中文老师。张老师一辈子教书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只是有一件事情让他的历届学生们都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每次他们会发现,当课本中有讲到抗战时期"许昌"战役这个情节的时候,张老师一定会紧锁眉头,神情抑郁,甚至情绪会极度地反常。

“许昌”之战,对很多熟悉历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1944年,日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对许昌发动攻势,守城部队新编二十九师不过三千余人,而敌军出动的人数有八万之众,8万对决三千,寡不敌众,日军用三天三夜占领了许昌城。书上说,日军轻取许昌,同学们发现就是这书里说的"轻取"二字。对张访朋老师来讲,就好象是一把刀子,每每说出口的时候,他都会表现的神情异常痛苦。同学们并不知道,数十年间,张访朋有十多次光顾许昌。退休之后,直到现在已九十高龄了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老人一辈子奔波,为的就是要知道,在那场多年前的那遥远那场上的,那场战役究竟是如何开场,如何的结局。因为那场战役对于张访朋来讲,不仅仅是书上的一些文字,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九十一岁的张访朋,已经十次从广州赶往河南许昌,在这里他一呆小则十几天,多则两个月。

每次到许昌,张访朋都要用脚步丈量城东门到南门,北门到西门的距离,文峰塔、思故台,这些弹痕累累的古迹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张访朋黄埔军校16期学员,毕业后投身抗日前线,几次战役后由于作战勇猛,受到师长吕公良的赏识。

1944年4月,日军大兵压境,一场恶战在即,张访朋帅全连在许昌北城郊外开始构筑第一道防线。

为了牵制日军南下,配合突围友军实施作战计划,新编29师接到了死守许昌的命令。

此时日军将许昌城团团围住,飞机几番轰炸过后,东西南三面开战,战斗异常惨烈。

日军绕过北面主攻方向,兵分三路围攻许昌,而驻守在北面阵地上的张访朋,此时见不到一个日本人的踪影。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就在张访朋准备沉着应战的时候,30号深夜他却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仓促间传令兵没有传达撤退路线和集结地点,三十分钟过后犹豫不定的张访朋再次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此时,坚守在城北郊外的一连身后枪声炮声响成一片,许昌城一片火海日军战车探照灯隐约可见。

炮火中张访朋带一连撤出阵地,经过五天五夜的迂回穿插,新编29师85团一营一连整遍制回到后方,在留守处张访朋听到了一个让他难以置信的消息。

许昌一战新编29师中将师长及多名将领殉国,近三千士兵阵亡战后统计成功突围者不足五百人。

晓楠:许昌战役如此惨败,让张访朋一度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这痛苦有对三千兄弟的惋惜,有对师长团长的怀念,更有对自己撤出战场深深的自责。张访朋有过很多的假设,他设想假如自己坚守阵地会不会战局会因此逆转,假如撤出阵地的那一刻,能够赶到师长团长身边,也许他们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他甚至设想,如果早知如此的话,就应该杀回许昌和三千兄弟共存亡,但这许许多多的假设都已成了过去。许昌战役之后,张访朋被编入78军139团,在前线一直打到抗战胜利,这期间尽管他杀敌无数,还曾经一次痛歼了日军九辆战车被传为佳话,但却始终无法忘记"许昌"战役,无法忘记他的新编29师,究竟那片战场上发生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像是一道紧箍咒,每每让想起就会心神不宁,就会心痛不已。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