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喜欢看电影,叶剑英喜爱唱歌
徐向前一生视功名如流水,20世纪50年代,徐向前住在北京史家胡同,工作劳累之余,他就想看场戏,但他每次去看戏,就有好几个警卫员紧随其后,看完了戏后,他还要接见演职员,还要对剧本、演员的表演作“指示”、提意见。徐向前认为看戏就是休息,就是娱乐,作“指示”、提意见也太累人了,还是看电影省事,看电影不需要接见、提意见这一套。徐向前的住宅旁边有一个军队大院,大院里常常放电影,徐向前的警卫参谋就与他们联系,他们听说徐帅要来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官兵都非常高兴,徐向前第一次走进电影场,电影场里的官兵全体起立,热情鼓掌,徐向前赶紧挥手,示意让大家快坐下,并对团里的干部说:“我是来看电影的,和你们一样,是观众,你们要是拘礼,我今后就不来了。军人嘛,当然要讲礼节,不过要看场合。”徐向前认为,指挥官在战场上是首长,但看戏、看电影,就是普通观众。从此,凡是军队大院放电影,徐向前就过去观看,久而久之,如果哪天徐向前不来了,大院内的官兵反而象缺了点什么。一次,徐向前有点事耽搁了,就去晚了,看到战士们整齐地、默默地坐在那里,等待他来看电影。徐向前到场一看,心中很不是滋味,回来的路上,他对警卫参谋说:“看电影,看戏,本是娱乐,怎么能成为别人的负担?以后,我们到大华电影院买票看吧。”此后,徐向前还真的再未去军队大院看过电影。有空闲时间,他就换上便衣,带上一行人,步行出史家胡同,到大华影院去看电影,一路上,徐帅总爱到商店逛逛,和行人谈上几句。
叶帅喜爱唱歌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少年时代,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时,他的文艺气质就引人注目。每次在同学好友聚会时,叶剑英都会引吭高歌以活跃气氛,此外,他还喜爱家乡戏剧。广州起义失败后,1928年,叶剑英赴苏联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他走到哪唱到哪,尤其爱唱广东粤剧《霸王别姬》,许多同学都喜欢听他唱,甚至还有些同学要跟他一字一句地学唱。
1939年春,叶剑英在湖南衡山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一天,著名戏剧家田汉率抗敌演出八队来游干班慰问,训练班在南濠酒楼宴请演出队。席间一个国民党军官高叫“演出队的女兵们唱个歌子听一听嘛!”因这个国民党军官说话时,嬉皮笑脸、语言不恭。演出队同志十分反感,大家都沉默不语,气氛十分尴尬。这时,42岁身为参谋长的叶剑英站起来说:“我来唱一个”,顿时席间的气氛活跃了。他说:“你们不是想听陕北民歌吗?我来唱一个《开荒》。”说完就大声唱起来了。他的嗓声浑厚,唱的是陕北曲调,但又夹杂一点广东话的尾音,大家觉得别有一番异样的韵味。刚刚唱完一曲,大家齐声呼喊“再来一个”。叶剑英高兴地说:“这回呀,该轮到演出队了!”于是,演出队的队员在酒楼上齐声高唱“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全国武装同志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起初不愉快的情绪,一扫而光。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在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反共声浪十分嚣张,为防止国民党突然袭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事处的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就对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在全体人员大会上,叶剑英带头高唱革命歌曲,鼓舞大家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叶剑英从重庆回到延安后,任军委参谋长兼18集团军参谋长,从那时起,人们习惯亲切的称呼他为“参座”。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他还十分重视机关文化生活。到王家坪后,他亲自拉二胡、打洋琴,还亲手自做乐器。他还教大家识谱、弹琴、唱歌,在他带动下,部队成立了乐队、演出队,经常组织演出。叶剑英还亲自指挥唱《二月里来》、《黄水谣》、《救亡曲》、延安颂》等歌曲,每次演出他都受大家高度称赞。
抗战时,延安物质生活虽很清苦,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每逢周末延安都要举行周末舞会,舞场上的叶剑英风度翩翩、舞技娴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美国记者曾评论说:毛泽东跳舞喜欢用暗示,引导舞伴跟着转;周恩来跳舞有外交家的文雅和风度;刘少奇跳舞十分严谨,体现科学性和准确性;朱德跳舞恰如走正步,具有军人气质;叶剑英的舞姿反映了情趣和艺术的结合。
1949年后,叶剑英担任党、国家和军队许多重要职务,对文艺生活和文化建设仍非常重视.经常抽出时间观看各种演出,对文艺工作者给予热情的鼓励。他喜欢戏曲的种类更多更广了,如:贵州黔剧、蒙古歌舞、广西民歌,还有为昆剧。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