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书摘:杨之华与瞿秋白之爱
2007年10月19日 16:11  【

“集唐诗”的风波

解放初敌情还很复杂,瞿秋白等先烈经常遭到暗藏敌人的造谣诋毁,杨之华则坚决捍卫瞿秋白的英名。这时,意外地出现了杨之华、臧克家与李霁野的争论。

1950年6月,天津《文艺学习》第一卷第六期上刊登了李霁野《瞿秋白先生给我的印象》一文,其“附录”谈及瞿秋白就义前写的一首集唐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并谈及瞿秋白当时写的其他旧体诗。

这些诗在那时只是流传,并没有得到“证实”。而且李霁野只是听他人说起,诗句上也还有出入,这就更加引起杨之华等人的怀疑。

1950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人民园地”专栏同时刊登了著名诗人臧克家(时任人民出版社《新华月报》编审)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的“死”》和杨之华的来信,并加了编者按。

编者按说:瞿秋白同志死后,国民党反动派曾在当时的报纸上故意发表些经过篡改的或捏造的“遗作”,以致以讹传讹,歪曲了历史。臧克家同志为此写了一篇辩正的文章。秋白同志爱人杨之华同志也给本报一封信,表示同意臧克家同志的意见。

臧克家在文中说:那四句集诗,如果出自一个“坐化”的释教徒还差不离。对于一个革命战士,死,就是永生!

7月18日李霁野看到了报载,当天晚上就提笔写了一封信,刊登在7月28日《人民日报》的“人民园地”专栏,标题为《关于瞿秋白同志的死,李霁野先生来信检讨》,信中说:“虽然作为附注,并未重视诗词本身,但我并没有指明这不称烈士的就义情形,是我应该负责任的。”

当初瞿秋白牺牲后,杨之华就坚决表示不相信《多余的话》和其他旧体诗等,认为是敌人故意捏造或修改的,是用来恶毒贬低瞿秋白光辉形象的。杨之华考虑的问题相当多,远远超过了当时史学界所能想到的。事实证明,她的顾虑并非多余。

   编辑: 张梅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