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之死
2007年10月20日 15:4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口述历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 23:00-23:45 
  
重播:周日 11:02-11:47

我所知道的瞿秋白,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任领袖人物,1935年被国民党枪杀,年仅36岁。他死后,留下一篇遗书 《多余的话》引起人们的疑惑和不解。

家庭破落  中途辍学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东南角青果巷八桂堂天香楼。 这八桂堂是时任湖北布政使的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赓甫的住宅,因大厅前后花木繁多,其中有长得比较挺拔的八株桂花而得名,而厅后楼房因常年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名天香楼。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生性淡泊,无官无职,寄居叔父的信宅,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世琥的接济,他擅长绘画、剑术、医道,但这些无以生计,只属于他修身养性的消遣。瞿秋白的母亲金璇,是常州北门外(今江阴市西乡)大岸村人,是广东盐大使金心茗的次女,天资聪颖,擅长诗词。

秋白出生的时候,头顶发际有两个旋纹,俗称“双顶”,这在当时人们眼里被看作是福气和聪慧的象征,父母就给他起个乳名叫“阿双”。进小学读书时,学名瞿双,后来他自己改名为“爽”或“霜”,更后又改为“秋白”,“秋白”这个名字就是由“霜”联想而来的。此外,他还有懋淼、雄魄、铁梅、双林、宋阳、大耕、林祺洋等几十个谱名、别名、笔名、化名。 ……查看全文

瞿秋白之死

瞿秋白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国际歌》的人,也是唱着这首战歌走向刑场的伟大战士。他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31年被王明排挤出中央政治局。瞿秋白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他写的文章曾得到过鲁迅的首肯,本可以成为一个地道的文学家。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救国的道路,并一度成为中共的领袖。在他身上,人们体会到的是书生的意气和革命家的豪迈。

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当2月24日走到福建上杭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时,他们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当时,瞿秋白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坚不吐实,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查看全文

瞿秋白生平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查看全文

更多视频:

瞿秋白婚姻问题上的惊世骇俗之举

瞿秋白被捕 鲁迅通过各种关系营救

蒋介石欲劝降 瞿秋白宁死不降

瞿秋白被捕 夫人与特务周旋

相关阅读:

陆定一:《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遗书

怀疑妻子出卖瞿秋白 项英一枪毙了她

肝胆相照的朋友――鲁迅与瞿秋白交往轶事

书摘:杨之华与瞿秋白之爱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