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邓公一怒安天下 中英谈判定乾坤
2007年07月06日 09:36凤凰网专稿  【
相关标签

声明:凤凰网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回顾香港的回归之路,24年前的中英谈判是第一件大事。在22个回合的较量当中,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在谈判桌上经过了怎样的激烈交锋?谈判背后,中英两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又是如何斗智斗勇?

为了揭开这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口述历史》节目组特意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先生,当时他担任了中方代表团的第二任团长;还有一位是中方代表团的团员邵天任先生,当时他是外交部的法律顾问,后来他又被香港的媒体称作为基本法的四大护法之一。

上期《口述历史》中,他们向我们讲述了24年前中英谈判前八轮的幕后故事。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举杯庆祝,香港问题至此得到完满解决

到了1979年,英国方面开始意识到香港问题必须着手解决了,因为新界的租约将于1997年期满。于是在1979年3月,英国驻香港总督麦理浩以港督身份首次访问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面,正式试探中国政府在香港前途上的态度。

前期铺垫工作完成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9月率领代表团抵达北京,就香港问题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当时,英国刚取得福克兰群岛战役的胜利,态度十分强硬。

会谈一开始,撒切尔夫人就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这立即遭到了邓小平针锋相对的驳斥。这次会谈使得撒切尔夫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没有想到邓小平这么难对付。在即将走下人民大会堂最后几级台阶的时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戏剧性一幕——撒切尔摔倒了。

不过,尽管邓小平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强硬立场,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因此改变态度。在离开北京到达香港后,她仍然声称,英国统治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是有效的,绝不允许单方面毁约。

虽然中英双方都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但是让双方坐到谈判桌前,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英之间一开始就在议程问题上陷入僵局,双方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肯退让。最终中方代表团利用智慧化解了僵局。在突破了议程设置的种种难关之后,1983年7月,中英谈判正式开始了。

三轮谈判过去后,双方取得的共识反而越来越少,谈判举步维艰。就在这个时候,对谈判结果高度敏感的香港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中英双方的互相角力也由暗斗转为明争。1983年9月,香港财团开始在伦敦大量抛售港币,港币大幅贬值,社会上盛传中英双方谈判破裂了,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中方看清了这场经济危机幕后的实质,决定不予理睬,很快就将这场危机化解了。

之后,撒切尔夫人在其他一些内阁成员的说服下,终于开始考虑改变态度。1984年,一直参与谈判工作的周南从幕后走上了台前,新任驻华大使伊文思取代中国通柯利达,担任了英国的首席谈判代表,中英之间的较量也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在此后的九个月里,中英双方的高层以及谈判代表团之间发生了更大的激战,英方更换战术,采用迂回策略挑战中国主权。在最关键敏感的驻军问题上,邓小平更是一怒安天下。

那么,邓小平当初为什么发怒?英国政府是什么反应?谈判僵局又是如何峰回路转、冰雪消融呢?

欢迎收看《口述历史》香港回归十周年特辑"中英谈判"下集。

播出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

播出时间: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23时

口述历史:中英谈判的22轮幕后较量

   编辑: 罗昀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