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中国文化部长:终生与样板戏相伴
2008年09月13日 16:46 】 【打印
相关标签: [何亮亮] [文革] [开卷八分钟] [于会泳] [样板戏]

何亮亮: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传记,传记的传主叫做于会泳,于会泳是文革期间中国的文化部长。他的一生可以说特别是他成为文化部长,可以说跟样板戏是分不开的。于会泳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成也样板戏,败也样板戏。

那么实际上过去我对于会泳这个人了解不多,我知道这个人。因为经历过文革的谁不知道于会泳,也知道他是自杀的,但是于会泳的一生,还有特别是他跟江青的关系。他跟样板戏的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看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书名是《走向毁灭-样板戏主将于会泳沉浮录》就是这本传记。

看完这本传记,可以说才是比较清楚了,那么这本书是由香港的时代国际出版公司出版的,作者叫戴嘉枋。戴嘉枋先生浙江宁波人,他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党委书记兼常务的副院长,所以其实是在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方面是很有成就的这样一位作家。

我想写这本书,戴先生应该是相当合适的,为什么?因为要了解于会泳不能够只从政治上来看。因为于会泳他从当年山东解放区来到上海,原来是部队文工团的,后来到了上海音学院,他正规的学习了有关中国音乐的知识,后来就留校任教。所以他对中国音乐的很多在专业方面他是相当不错的,这方面在中国音乐界其实人们也都是熟悉的,问题就在于于会泳他的悲剧就在于他不适合当,他不适合进官场。

他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知识运用于中国音乐的研究,乃至于中国音乐的发展方面,那么他的晚年一定就不会这么悲惨了。

其实我们看到这本书才知道,我们知道,刚才我也说了于会泳他跟样板戏有不解之缘,这本书也把他说成是样板戏主将。因为样板戏的产生,首先它有它的一个政治背景,其次它还有它艺术方面的一些特殊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样板戏它毕竟不是很简单的把一些政治口号塞进戏里面就行了,那跟文革期间所谓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那是不一样的。

那么江青本人可以说是样板戏的最大的推动者,那么江青是懂一些文学和艺术的,特别是她是对于电影,对于摄影她有一定的造诣。但是对于音乐她就不怎么懂了,所以江青从64年、65年开始推样板戏的时候,她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精通音乐,但是又能够政治上又是比较可靠的人,这个人后来就给她找到了,给她发现了,那就是于会泳。

因为于会泳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还是这个系的主任。当时就开始参加了一些样板戏,像《智取威虎山》、《海港》这些京剧,革命现代京剧的音乐方面的这些改编,这些处理他是一直开始参加的。

那么当时张春桥、姚文元这些人他们也不懂音乐,所以他们必须要重用像于会泳这样的又红又专的人。于会泳虽然他过去在解放区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些小毛病,我们这里也不多说,但是总的来看是符合江青他们所希望的又红又专门的这样的一种标准的。

所以后来在张春桥、姚文元,特别是张春桥发现江青很欣赏于会泳之后,那么他也知道这是他的机会,因为这是他上海的人才,所以于会泳后来就到了北京,那么就把自己的全部经历就投入了样板戏的创作之中。

我们知道样板戏它反映一个时代,很多人都不喜欢样板戏,但是样板戏其实还是有它一定的艺术上的成就的。包括京剧的现代化,其实样板戏它的范围很广,甚至包括钢琴协奏曲《黄河》,也可以算是样板戏的一种产物吧。

那么于会泳如果说他做过什么有意的事情,就是他在这个样板戏音乐,这个曲调的创作当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而这些心血是不会被全部否定的,我相信再过几十年当人们要写一部中国艺术史,当要写到有关样板戏,特别是它的音乐部分的时候,于会泳仍然会被人们所记得。

但是于会泳的悲剧也是在这个地方,在文革那样的年代,音乐它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它必须为政治服务。你既然被江青欣赏,那么你就逃不了,就必须上这个贼船。于会泳不是一个当官的人,就是他本意来说,他也不想当官。

下一页 “大难临头” 于会泳性格弱点造成人生悲剧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