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洪秀全 如何与基督教结合
2009年12月29日 09:3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一个普通落榜考生洪秀全转变为“拜上帝教”教主的过程。洪秀全因科举落榜而癫狂,由癫狂而遭人嘲笑;走投无路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基督教偶遇,并因此产生了一个怪胎--拜上帝教。

这一集是一个缘起,洪秀全是整个太平天国的起点,寻找到了太平天国的起点,也就对太平天国的性质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作为普通个体的洪秀全的生存现实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建立太平天国?他是怎么跟基督教结合的?也即是阐释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基督教的关系,这涉及到天平天国的性质,要归根溯源。

凤凰卫视12月2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被攻陷,急红了眼的曾国荃一把火点着了洪秀全的天王府,大火着了几天几夜,这场大火不仅使得方圆十几公里的天王府化为灰烬,也使得太平天国政权瞬间灰飞烟灭。这个存在了十四年的政权,曾经疾风暴雨,曾经席卷江南的半壁河山而后又逐渐瓦解,最终轰然崩塌,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平天国的历史,似乎离我们既远又近,始终影影绰绰,国父孙中山曾经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而蒋介石、毛泽东对太平天国也都是褒扬有加,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似乎某些史实正在证明,这恐怕是一种误读,一种偏差,甚至有可能是一个谎言,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政权,天王洪秀全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解说:1836年夏天,道光老爷子刚刚过完了55岁的生日,尽管这个已经运行了172年的王朝,无可避免的进入了它的衰退期,但是依靠着祖宗留下的严密皇权体系,帝国依旧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几乎每年都有数百上千的读书人,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帝国几近腐朽的躯体,并迅速跟它合二为一,此时的广东青年洪秀全,就正在极力向这个政权靠近。

贺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因为他生存的那个年代,刚好也是中国,那个内忧外患的时候,然后清朝政府也比较腐败,在加上西方列强开始入侵我们中国,所以他的生活比较贫困,有一种说法叫做穷则思变,所以就与他走上以后这些道路都是有一些基础吧,这样说吧。这里呢,就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读书和长大以后教书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这个村子里的一个私塾,叫做书房阁。

解说:1836年的青年洪秀全,是这里一名乡村塾师,同大多数乡村的读书人一样,洪秀全也是一面做塾师补贴家用,一面参加科举考试,希望入仕清廷。

李扬帆(北京大学副教授):他16岁就开始在私塾里面帮忙教书,那时候收入非常低,除了一些很少的钱财以外,农村孩子一般都是送一点食物,送点茶叶,盐巴等等,送这些东西给他家里面,他也算是补贴家用。

袁伟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教过私塾,但是文化不高,另外一方面,他不好的是他赌博,他喜欢赌博,那样一个人,你说全部是二流子,那不能这样讲的,他还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士子吧。

解说:洪秀全的故乡座落在广东花都的郊区,在他被罩上神圣的天王光环之前,洪秀全曾经一直生活在这里,大约四百年前,洪秀全的祖上从广东梅县迁徙到了这里,并随后定居了下来。

崔之清(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会长):作为他的父亲洪金阳(应为洪镜扬),洪金阳(洪镜扬)在他的官禄布村子里面还是有地位的,虽然他不识什么字,当时大家都不识字,他还是一个长者,邻里纠纷呀,在宗族里面还是不错的,他有钱所以就给这个小儿子洪秀全,去读私塾的机会。

解说:尽管洪秀全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但洪秀全是家里唯一有机会进入私塾学习的孩子,也是这个家庭唯一的读书人,从7岁开始,洪秀全就被送入村里的私塾读书,在这个客家人聚集的村庄里,洪秀全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识文断字的读书人。

李扬帆:他有两个哥哥,一个洪仁发,洪仁达,还有一个姐姐,那么都是务农,目不识丁,就他一个是读书人,所以可以想像他怎么样一种状态在当时。

解说:洪秀全一直被这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寄予厚望,他的家人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踏入仕途,出人头地,在当时,这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途径,因此从13岁开始,洪秀全就开始踏上了科举考试的征途,然后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接连几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洪秀全都未及第。

赵立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过去有个说法,说是他是很有才华的,当时的考官都是贪污贿赂的,就屈才,这个说法只要你看一下《洪秀全集》,就是他自己写的东西,你就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凭洪秀全所写出来的东西,我看任何一个考官都会觉得他是不及格的。

解说:这是洪秀全留下的诗集,其中收录的诗文有900多首。

袁伟时:那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说,这些考官挺公正的,因为他那个文字很粗俗,都不通的,那我想这个考官有眼光,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成为秀才呢。

崔之清:从他后来写的诏书来看,他考不取也很正常,所以写的从文采上跟曾国藩那就不好比了,曾国藩也是农村来的,他也是农村来的,曾国藩为什么能够考取,所以洪秀全只能说在他那个乡下,他是佼佼者。

周禄丰(《天国往事》作者):这个人他有思想,也有想法,但是他的文笔,那就是非常地让人看不起,所以我们说其实没有必要,去指责清王朝的科举制度,应该说清王朝不管说它怎么腐败,但是科举这方面还是抓得比较严的,他考不上秀才是正常的。

解说:1837年的新年一过,洪秀全再一次参加了花县县试,同上年一样,他顺利过了这一关,然而一个月后洪秀全得知,他在府试中再次名落孙山,这一年他已经25岁,距离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

周禄丰:因为当时考秀才,分两次考,初试就是县考,洪秀全每次都可以高中,然后一到复试院考的时候,他就落第了,这种用我们的话,它是比较恶搞的,你要么就让他一直不中,断了这个念想,你每次都初试让他中了,高高兴兴地觉得这次考上了,突然通知他不能考上了,这种反复的出现这种局面,它这个对人的精神是一种折磨。

解说:这次落第给洪秀全带来了巨大打击,美国学者石景迁在他的《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中曾这样描写,此时的洪秀全心灰意懒,甚至失去了徒步回家的勇气,便雇了两个轿夫抬他回家,等到半个月后回到家时,他已经气息奄奄。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