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中华的暴风眼 孙中山与澳门的不解之缘
2009年12月23日 09:4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吴小莉:无论在世界各地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交响音乐团的表演,必定会演出《黄河》和《梁祝》,这两支由西方音乐演奏的中国曲子,对中国音乐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听到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改编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谱写的《黄河大合唱》。当年他听了诗人光未然的诗作黄河,思潮涌动,在延安的窑洞里耐着严寒,用了6天的时间抱病写了这首曲子。

1939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相继观看了黄河大合唱,周恩来亲自题字称赞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抗战期间冼星海的音乐激励了无数爱国同胞,投身于民族救亡的洪流之中。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被这个波澜壮阔的音乐所震撼,怀念这位民族音乐家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音乐启蒙原来就在澳门,这个曾经被称为是小渔村的地方。

郑国强:冼星海也是在澳门出生的,他是一个渔家子。他的家庭就在澳门的渔港下环区,从他的名字都可以看到,他应该在澳门的一个星光灿烂的海面出世的,所以叫星海。

解说:冼星海出生的澳门下环内港,20世纪初时长年漂泊着以打鱼操舟为业的水上居民,他们被称为蛋民。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海上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半年,28岁的母亲黄苏英,带着他回到娘家和自己的父亲黄锦村住在一起,祖父和母亲天天出海打鱼来支撑生活。曾经做过水手的黄锦村闲时喜欢吹箫,年幼的冼星海便是在祖父的箫声,母亲的渔歌声中一天又一天的地长大。

郑国强:他音乐的启蒙,他曾经作了一首歌叫《顶硬上》。那《顶硬上》呢?我们就很熟悉了,是澳门的一首著名的民谣,是这样唱的,鬼叫你穷啊顶硬上,鬼叫你穷啊顶硬上。

解说:还不到7岁冼星海便离开澳门在广州、北京、上海、法国巴黎辗转求学。回国后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创作了《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数之不尽的中国人在他音乐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

郑国强:我们小时候也学过那首歌,就是一首抗战的名歌,《在太行山上》。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吴小莉:就在冼星海离开澳门的第五年,辛亥革命爆发,本来就是革命思想摇篮的澳门发起了几千人的华服剪辫会,誓要彻底洗去清皇朝留下的痕迹。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也发生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帝制,而葡萄牙的海外殖民步向了衰弱。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澳门四处都充斥着不安定的气息。1922年5月28日,在澳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发生了一场快速升级的风波,中葡两方的势力剑拔弩张,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解说:这条位于澳门旧区的老街,叫果栏街。以前是水果小贩聚集的市区,因为这里紧挨着以前的大码头,所以货运便捷,客流不断十分热闹。1922年5月28日的黄昏,街旁一家理发店的师傅周苏正在为一名客人剪发,突然他的一个学徒提着门栅夺门而去。周苏师傅担心有事便跟了出去,刚跑出门口便见到学徒与一个葡萄牙黑人士兵打成一团,旁边站立着一位衣衫凌乱,掩面哭泣的女子。

谭志强(时事评论员):就是有几个非洲黑人的葡萄牙士兵,就在当年车水马龙的这个街上调戏、非礼一些中国妇女,引起很多群众的公愤。

解说:黑人士兵与周苏的学徒一边扭打,一边逃跑向新马路的警察厅,周苏担心徒弟的安危也跟了上去。而这时七八个警察冲了出来,将周苏师徒拘捕,士兵的行为引起了街上行人的公愤,不到10分钟警察厅门口,便挤满了200多市民要求警察放人。

林香生(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当时的一区就叫白眼塘,它的旁边就是当年的工人联合会,那就引发了很多人去抗议,5月29日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镇压。

谭志强:他们葡人就派许多警察来镇压,葡萄牙警察开枪,当时因为警察镇不住场面,后来派军队来镇压的,就跟群众发生殴斗,就演变成了一个满大的血腥镇压事件。

解说:枪声中不断有华人倒下,怒骂声惊叫声乱成一片,最终70名华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约万名工人上街游行,60个工商学界的团体联合发动罢工、罢市和罢课。立时之间工厂关门,商店闭户,车轮不转,停电停水,整个澳门陷入瘫痪。眼见事件一发不可收拾,澳葡政府宣布戒严。

林香生:从此澳门就禁止了组织工会,当年来说是解散了70多个工会,这些工会就由地上组织变成了非正式的组织。

谭志强:葡萄牙人在澳门执行这种政策去镇压华人的时候,当时在广州的国民政府全面封锁澳门,让澳门几乎变成了一个死城。

解说:工会领袖派代表赴广州呼吁国民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得到采纳。国民政府正式介入事件,要求澳葡当局全面负责,并严正警告,以武力收回澳门,如箭在弦。

吴小莉:这次事件被称为是“五二九惨案”,也是澳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社团工人运动,是华人不满葡萄牙人长期欺压的总爆发。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立场坚定志在必得,但是历史的洪流却没有在这个时候把澳门带回祖国,一连串的军阀叛乱,武装闹事,转移了国民政府的视线。1928年清政府与葡人签订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到期,国民政府与葡方重新谈判,另订新约。同年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然而澳门人期待已久的回归问题却没有涉及在内,葡国政权在澳门仍然维持原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