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如何落入葡萄牙人手中
2009年12月22日 09:4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2月2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小莉:十年前的今天对于南海之滨的澳门来说是兴奋的。因为他们刚刚结束了四百多年的殖民地生活,回到了祖国。十年后的今天,澳门人的心情也是兴奋的,因为今年他们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越了香港,位居亚洲第二。澳门被称为是东方的蒙地卡罗,许多人流连于它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但是到过澳门的人,都会对它留下闲静舒适的印象。很少人知道这个面积不过3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经历了500年风雨的沧桑,2005年澳门城内30多处的旧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城,曾经迎来过第一位发现中国的葡萄牙航海冒险家,第一位探索东方的天主教传教士,兴建了远东第一所大学。在这里,西洋文明首次敲开了中国大门,也是在这里中华古国文化扬帆上船传播到了欧洲。利马窦、马礼逊、汤若望这些别写入中国近代历史的外国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还有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澳门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时代的浪尖,历尽沉浮。从今天起我们将带大家,穿过澳门今日的摩登、繁华,在窄小的街巷中寻找它与一个大时代交织在一起的遥远记忆。

解说:这里是位于澳门半岛西南端的妈阁庙,里面供奉着传说中庇佑渔民的海神娘娘妈祖。附近的澳门老街坊,早已习惯在庙前空地上闲聚聊天,他们之中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四百多年前,也就在这个海神娘娘面前,一些撒网的渔民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颜延龄(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席):相传当时是葡萄牙人在妈阁岸边登陆的时候,询问说这个地方叫什么地方?当地的居民说这里叫妈阁,所以他就翻译成Macau,广东话叫妈阁,所以澳门就变成是以妈阁命名的一个城市。

解说:对于澳门的发现,为地球另一端的欧洲带来了震荡,也为大航海时代前往东方的航线添上了重要的一笔。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是这个时代的先锋,带着向外扩张的野心和对神秘古国的向往,一支又一支的船队鸣笛启航。

吴志良(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当时就是因为葡萄牙,它本身的经济环境非常差,社会矛盾很多。它往东边面临是跟西班牙接近,所以它不可能往东边扩张,它只能往西边扩张,西南都是海。它开始最早就到了非洲的北部,然后沿着非洲的西岸开拓。它在非洲的殖民的策略,是跟当地的土著特别是与酋长结合在一起开发他们的黄金。它进入了印度洋之后,它遇到了比较强大的抵抗,最后就扫平了印度洋进入了印度。到了印度在果阿建立了大本营,接着就占据了我们说的东西交通的要津马六甲,从马六甲开始,他们才往中国、往日本这边开发。

解说:虽然来到中国打着贸易的旗号,葡萄牙人却没能顺利上岸安营扎寨。

林玉凤(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学院传播系助理教授):葡萄牙的军人来到,那些士兵、水手、传教士,他们全部都是很多头发、很多胡子,以前民众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又长得很高,穿长袍,觉得他们像鬼。当时他们不知道葡萄牙人叫什么,于是叫他们佛朗机。

解说:佛朗机,是中国古代对所有欧洲人的统称,明史中有记载明正德年间,在中国南海出现前所未有的佛朗机,红须碧眼假冒商人窥探国情,引致朝廷盛怒予以驱逐。遭逐离的葡萄牙人,并没有放弃进入中国的野心,转在浙江、福建、马六甲等海域徘徊,漂泊持续着他们在东方的贸易。1554年一位驻守澳门的海道副史,为他们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机会。

陈树荣(澳门历史学会理事长):于是葡萄牙人就找了一个借口,说是货物被风浪打湿了,要上岸晒东西,晒干才能走。当时已经是明朝已经有守澳官,就是专是守澳门的官员。那个守澳官叫做汪柏。当时葡萄牙人就给他些钱,属于贿赂性质。

解说:收了贿赂的汪柏心中暗自盘算,想了一个一举三得的计策。他决定继续向葡人收黑钱,这样既可中饱私囊,又可平定佛朗机在岸边滋事,而且有这群外国人在澳门当地的贸易税收,将相当体面。得到了汪柏的默许,葡萄牙商人纷纷上岸,搭建了些简陋的茅棚暂时居住。

陈树荣:大概到1572年广东官员在这里,守澳的官员在当时那个翻译,因为葡萄牙的官员在,通译又见广东官员也在,他不便表明收黑钱,于是就居然说成这是他们给我们皇上的,这是交的地租。就这样一转就从贿赂变成了地租银,每年是500两银子,基本上500两。

解说:上了岸的葡萄牙人逐步在澳门反客为主,到处筑屋置舍与当地人通婚,并且修建炮台教堂,以巩固在澳的居住。而澳门作为当时海上贸易的枢纽,也走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住澳葡人源源不绝地向欧洲、东南亚、日本输出丝绸、香料、陶瓷等货品。

陈树荣:当时澳门这个地区就开辟了三大航线去世界各地,其中一条就是由澳门去日本长崎;另一条就是由澳门去马尼拉,就是当时菲律宾的吕宋岛去墨西哥、秘鲁、南美洲;第三条航线最重要,就是由澳门,经过马六甲海峡去到印度,由印度驶去非洲好望角,由非洲再去到里斯本。

解说:随着葡萄牙人的航海贸易进入巅峰,澳门也被打造成远东富庶的现代化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络绎不绝,对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港口,明朝政府采取了特殊的管制。

陈树荣:1574年已经修了个闸门,在现在的关闸马路那边,就已经修了一个关闸,这个闸先是一个粮关,周六周日才开市。允许香山县的居民运粮进入澳门,进入城区里面,然后提供给葡萄牙和其他外国人,粮卡后来又海军、水兵、水师驻守。葡人在澳门如果他不服从,很简单就是封关。

解说:这座由香山县政府修建的关闸楼,控制了通往香山进入广州的要津,等于在澳门城的咽喉位置加了镣铐,占尽了军事先机,确保了葡萄牙人以及一切来华的外国人轻易不得进入广州。维持了澳门近三百年的华夷和平共处的局面。而当时建关闸的香山县政府也不会想到,之后澳门历史上发生的每一场风波都与这关闸再也脱不了关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