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7年的建筑奇迹 述三峡大坝由来
2009年12月15日 14:5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2月14日《凤凰大视野》节目,以下为第一集文字实录:

陈晓楠: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短短十五个字,却勾勒出了气势恢弘的景象,使得这个曾经诞生过屈原和王昭君的地方扬名海内。而如今登上三峡工地制高点坛子岭向下鸟瞰,只见长达2309米的大坝横跨长江两岸,这个耗资1800亿元人民币,工期历时17年的建筑,在各界学者的争议声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亚利克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上校):我只想说哇,实在太震撼了。我以前读到也是在电视上看过很多关于三峡的消息,但是亲眼看到它,真的是美得令人窒息,实在太震撼了。

伯德(湄公河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我真的觉得三峡的规模很大,尤其它的发电量是2亿千瓦。

瑞法特·阿卜杜勒·马力克(国际水电协会主席):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之一,所以这个装置真的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马丁·威尔士(全球水伙伴代理执行秘书):在这里的几天将是很有趣的经历,我会在会议上听听关于三峡工程的说法,关于三峡正在对整个河流体系产生的影响。

罗伯茨·约翰逊(美国垦务局局长):三峡公司和中国都应该为他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我肯定三峡将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清洁的无碳能源。

斯蒂芬·希尔(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主席):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大坝,非常长、高度也很高。我想工程师们为设计这个工程花费了很多心血。

嘉宾:多么令人吃惊的一个成就,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各方面综合在这个宏大的工程中,建成了这样一个庞大而美丽的工程。

解说:这是1919年孙中山先生所写的《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一文,其中第一次提出在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孙中山以忧国忧民之心,希望以发展实业使中国步入强国之列。

陆佑楣(原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要在长江三峡要建一个水坝,来解决全国的生产力的问题。

解说:1944年,受国民政府邀请,世界著名的坝工专家萨凡奇冒险考察三峡,在对三峡地貌勘测过程中,陪同的中国工程师钱光宗不幸坠江殒命。中美两国水利专家用生命和汗水换来了三峡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十天勘测之后,轰动世界的“萨凡奇计划”面世,该计划肯定了在三峡建设大坝的理论,并且出于发电等经济效益考虑,提出三峡坝址应选在南津关。

但是当时饱受军阀割据和战争摧残的中国贫弱交加,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孙中山兴建三峡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而远在美国的萨凡奇对此也无能为力,三峡建设就在国民政府的内忧外患中,被搁浅下来。

1954年夏秋之交,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

李永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这一次洪水大约流量是相当于一百年一遇到两百年一遇。当时江汉平原受到了洪水的灾害,荆江进行了分洪,死亡是三万三千多人,京汉铁路是停了一百天。所以1954年的这一场洪水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陆佑楣:长江大概是从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大概每十年左右要出现一次大洪水。

陈德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工程勘察大师):如果要发生了大洪水的话,它的灾难以前是毁灭性的后果,就长江,就荆江两岸可能一千多万人,一千多万亩土地都毁于一旦。死亡人数他们当时估计,如果要是没有做好准备的话,恐怕死亡人数甚至是几十万到百万人。

解说:长江洪患自古有之,1954年这场持续时间特别长,危害特别大的洪水,更坚定了毛泽东“欲治国必先治水”的决心。同年12月毛泽东听取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决心上马三峡工程。但是这个浩大工程,真的能解决长江的水患问题吗,在毛泽东的心里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陆佑楣:下游有多少地区要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没有三峡的话,有一千五百万人口,一百五十万公顷的耕地,还有几十座重要的城市,都是在长江洪水的威胁之下。有了三峡水库以后,可以把地区防洪从原来的十年一遇的标准,十年一遇是几乎每年都要出现的这种,每十年要出现的这个概率,那么有了三峡水库,可以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

李永安:它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里面是一个关键工程,是一个骨干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正因为它这样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就是从这一点考虑,最后决定要兴建三峡工程。

解说: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先后6次会见林一山,与他讨论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他曾对林一山说,你看能不能找个人代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修三峡大坝。但是就在毛泽东谋划三峡远景的时候,一位年轻干部却打断了他的思路,这个人就是时任中国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锐。

李锐(原水电部副部长、前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当时三峡上根本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因为那时中国整个的国家的力量,只有那么一点点大,是不是啊,一个我问你,一个城市只有五万人口,它盖一个百货商店是对付二十万人的百货商店,买卖。那个不可能的事情,是吧,我们那个什么,那个王府井那个百货商店,你摆那个农村里面去行不行啊,它没有人来买东西嘛,那是很显然的道理。

解说:1957年全国的总用电量是190亿度,而预计三峡的年发电量是1000亿度,这样的规模在五十年代是不切实际的。

1958年毛泽东乘轮船沿江而下,他决定亲眼看一看三峡,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三峡之行。但是就在李锐的观点尚未平息的时候,中国一场关于三峡大坝选址的争论也变得激烈起来。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