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气弹不争气 钱学森大漠捡残骸分析故障
2009年11月09日 13:3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陈晓楠:1964年10月16号,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据说毛泽东当时特别高兴,他一向反对为自己过生日,可是这一年他一反常规,破例地请了大家一次,宴会前,工作人员拟了一个入席者名单给毛泽东审定,他看了3桌客人名单后,就十分郑重用铅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另外一桌划到了自己这一桌的名单上,而且让钱学森坐在自己的身边,宴会上,毛泽东指着自己身边的钱学森,向大家介绍说,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呢?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施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的话,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涂元季:别人你可以,你要不干呢,我还可以再换一个人,但是钱学森那个作用,那可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因为他在美国怎么着他搞过导弹,所以在初期遇到了问题以后,当时在五院那时候,你要找老同志说起来,就是创建阶段,初期一批的,一碰到这个技术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最终怎么办?找钱院长啊,都找到他那去了,所以当时很多技术的攻关,要迈过这个坎儿,甚至一张纸,要把它点破,钱老发挥了一个关键作用。

解说:在涂元季担任钱学森秘书的生涯里,他曾经多次听老人讲述,许许多多如何克服困难,解决技术难题的事例,这似乎是家常便饭之事,但其实就在毛泽东夸奖钱学森为“火箭王”的两年之前,一场失败的试射,就曾经让中国的空间技术科研人员们一夜白头。

解说:可是1962年3月21日,这枚导弹起飞后仅飞行了69秒,就坠毁在发射场附近的沙滩上。

聂荣臻鼓励大家,既然是试验,就有失败的可能,要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涂元季:当时急于求成这种思想,因为那个时代,你想苏联突然一下子,把苏联专家都撤走了,我们中国人提出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不用你我们也得弄上去,大家都拼着憋着这股劲呢,所以当时在这个五院那时候,提个口号把东风二号叫争气弹,争一口气,叫争气弹,尽快上天,所以其实政治热情是,当然是好的,这个应该肯定,那五院里你看夜里都是灯火通明,大家加班加点,热情非常高,在那个时代。

解说:“争气弹”不“争气”,导弹在发射之后一头栽在了地上,所有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都目瞪口呆,沮丧难堪,这个时候,钱学森临危授命,主持事后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

涂元季:那次发射呢是正好这个钱老跟我聊天说过,正好他没到前线去,他没在基地那第一线指挥,聂老帅在,出了问题以后马上就打电话叫你,你赶快带人带一个工作组马上过来,组织故障分析,所以第二天他就坐上专机就到了基地,回来就是对这个故障就进行分析,也找了一些残片啊,回来大家解剖啊,有一些东西还要计算啊,等等啊,这个都不知道开了多少个分析会啊,这个应该说这个我们是经过了这次失败,但是这次失败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就是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这么复杂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掌握。

解说:当时在天寒地冻的大漠之中,钱学森带领大家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去捡残骸、碎片,任何一个小的螺丝钉都不放过,在捡到大量的碎片后,钱学森鼓励大家不要有过多的压力,要不怕承担失败的责任,在他的鼓励下,每一个人开始认领,自己负责的产品碎片,残骸,并认认真真找自己负责的产品故障。

涂元季:那个时候出了问题后我们都很,压力很大啊,钱老那时候为了鼓励我们,而且也是跟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每个礼拜,礼拜四下午说了,每个礼拜四我到你们所来,一定要把这个控制问题解决,钱老当时提出要求说,就是一根铅笔竖到这,你也得给我控制是稳定的,我们一定要在控制问题上杀出一条血路,所以那钱说了话以后是绝对不变的,每个礼拜四准点到他们所里去了,就你这个礼拜比方说要开什么党委会,什么会,那我得去抓这个问题不参加,他钱他有这个权利,这也是聂老总跟他明确的嘛,技术问题他要负责啊。

陈晓楠:现在我们对“两弹一星”的通俗理解是,导弹原子弹加上卫星,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已经进入到尾声,这对钱学森主掌的导弹的研制工作,就提出了现实和迫切的要求,因为将原子弹作为武器,导弹是非常有效和适合的运载工具,而曾经经历过,1962年试射失败的东风二号,能否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完成试射实验,乃至担负起搭载原子弹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问题,更紧迫的是对整个国防大局的影响,此时的钱学森他肩上的担子,又何止千万斤。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