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的诞生 历史中的荣毅仁与邓小平
2009年10月13日 13:3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1979年1月,小平邀请荣毅仁在内的工商界元老,希望他们发挥余热,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贡献。随后,荣毅仁提出建立中信公司,以更好吸收外资,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

凤凰卫视10月1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小莉:金秋十月,正当国人还沉醉在“十·一”的喜悦气氛之中,一家公司也迎来了它30岁的生日,这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三十年前中信的诞生,受命于享有中国改革之父邓小平的创意,它一出生便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并肩负起大国复兴的光荣使命。

沧海桑田,感慨不禁,回想30年前的今天,中信公司的诞生,让人多少感到有一些意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1979年1月17日,寒风料峭,人民大会堂内福建厅却春意盎然,一桌普通的火锅宴席,使得久未相逢的老朋友倍感亲切,邓小平以这样温情的方式和这些工商界的元老们,展开了振兴中华经济的畅想,邓小平希望他们进一步发挥,在工商界联系广,故交多,经验丰富的特长,为国家的四化建设多做贡献。

吴敬琏(学者):他们就请荣老板吃饭,请他出山,就是这个人才要用,我们已经二十年了,没有人办过这种,这种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那么当然要,需要,需要请出这样一些这个老资格的企业家,来办这个事情。

王军(原中信公司董事长):从我印象里头当时国家的那些领导人,像叶剑英,这个包括我父亲,谷牧,他们对荣毅仁解放以后这么多年的表现都很赞扬、很敬佩。所以大家都力主能够让荣出来,那么他既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有这方面的关系和背景。

孔丹(中信公司董事长):应该说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示范性的人物,就是一个中国的爱国的这个工商业者,通过自己毕生的努力,最后得到了国家的重用,给他这样一个舞台。

解说:在这次会面中,邓小平钦点,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负责引进外资的相关事宜,这恰好与荣毅仁的想法不谋而合,当时荣毅仁信心满满地对邓小平说,我愿意做工作,我现在才63岁,在80岁以内还可以工作。

閔一民(原中信公司常务董事89岁):因为小平同志点将这个荣毅仁出山啊,给他三句话,事由你办,人由你找,全权负责,打破行政干扰。

解说:邓小平这一具有创时代意义的大胆设想,正是来自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谷底深渊,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单一、陈旧的体制机制等等,经历了太多磨难的中国,国民收入已经完全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樊纲(学者):当时是中国人均GDP,按当时的最高的官方汇率算,才240美元左右,按当时的黑市算那就100多美元,这个应该说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把中国经济应该说到了崩溃的边缘,也是中国经济历史上的低谷。当时我们是全世界,已经是倒数第几名的那种水平了。

解说:如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原有的自闭,传统的经济体制,如何让百业待兴的中国经济迅速得以恢复。中共的元老们,无时无刻地在谋划着中国未来的出路,究竟选择从哪里突破,才能走上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閔一民:中国的改革通常不像原来的苏联那样,先通过个法律,然后,然后怎么样?这个中国的改革,我想他们老一代领导人大概都知道它这个,它有种,这种旧的思想,旧的体制,旧的路线,这个影响是太重了,在有些人仍然在那个束缚之下,所以它采取的措施,都是,都是一种很渐进的,一步一步来的这样的措施。

解说: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当初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探路者,一句最形象的比喻,究竟做成一个什么概念的商业模式,才行之有效又符合当时的国情,深谙商道的荣毅仁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一个大胆的构想便浮出水面。

李岚清(原国务院副总理):他就向中央提出来成立一个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当然我们也许要问了,他提出信托投资公司,他是在,要求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国营的信托投资公司,那么按照现在我们这个观点来看,好像怎么没有股份制,等等,是不是这个是官商不分。但是,我们不能离开当时的背景,能提出这样一种公司,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也只有在那个情况之下,提出这个建议才变为可行。

樊纲:1979年那时候你说要搞一个民营的,它钱都没有,它资本从哪来都没有,你不能把国家的钱白给,白给一个民营企业吧。那么那么所以,中信这样的机制,这样的一个体制,它是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所以我们也不能割裂历史。反过来说,这就是说中信本身要不断发展。

要从一个国有的信托公司开始,逐步逐步地向产权多元化,逐步逐步地向这个市场机制,逐步逐步地向国际化,刚才说的金融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解说:1979年4月荣毅仁一行15人,便远赴欧洲三国实地考察,所到之处,立即引起所在国的高度关注,他们甚至认为荣毅仁的造访,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发出改革开放的信号。当时的《法兰克福汇报》,曾经这样报道说,中国民族资本家将率团出国访问,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运营管理模式,让这位充满爱国热情的荣毅仁,不禁为之感叹,从而也更加坚定了要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跨国公司。

李岚清:他提出这个公司的这个建议,我记得当时,对这个公司的业务,归总了几条,那都是带有创新性的。

常振明(中信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因为中信公司成立的目的,它当时是在计划经济的这个框架内,走一条市场化的道路,所以当时是三个引进,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还有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管理办法,用市场化的办法来操作。

德地立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如果当时没有像这种邓小平这样的一个伟大的领袖。能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明确提出这种改革开放这样一种思路,也没有如果没有荣毅仁这样的一个过去在解放前有过一些这个经营管理的这样的一种爱国资本家,而且在后来又是那样一个,特别爱国的这个精神,使他让他留下来。

这个后来是在通过改革开放的初期,他又想做些这样的对国家好的这样一些事情,我想中信这个集团是不会诞生的。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