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一个外国人60年的中国之旅
2009年09月30日 10:2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建设事业的历史上,记载着一位新西兰人的名字,他就是路易·艾黎。

1927年三十岁的路易·艾黎来到中国,在上海开始撰写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文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艾黎和斯诺夫妇等中外友人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工业合作社,教失业工人和难民学习技术,从事日用工业品的生产。这一时期,3000多个工业合作社遍布抗日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每月生产总值达2500万元,成为支援抗战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特别为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十年代,艾黎在甘肃山丹县又创办了为工业合作社培养技术员的培黎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致力于宣传新中国,努力让各国人民了解新中国。1987年12月,路易·艾黎在北京逝世,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

凤凰卫视9月2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37年,上海工部局工厂安全督察长,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迎来了自己第二个五年一次的探亲假,离开上海路易·艾黎,开始了环球考察之旅。他要学习先进的经验来改善上海工厂的生产和安全条件。而途经美国的时候,他惊闻中国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一个月之后,淞沪会战爆发,满怀焦虑的路易·艾黎时刻关注着上海战局的发展。十月中旬,路易·艾黎勉强完成了他的考察计划回到上海。然而,当船驶进黄浦江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一阵焦煳的味道,他最熟悉的工作区杨树浦和虹口区,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了。

解说:1937年11月12日,随着最后一批中国军队撤出上海,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开始孤岛时代。有过数据统计,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因战事而失业的工人有八十万人以上,其中四分之一的工人涌入孤岛。但大部分工人只能被安置在难民收容所,因为冬季的来临,由于饥饿和寒冷,造成死亡人数每月超过万人。

孤岛内的一个深夜,愚园路的一所寓所中,刚刚回到上海的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诺夫妇正在试图探讨一种可以建立在非敌占区的全新的工业模式。它既可以给予万千流转于战火中的难民以新的生机,或许还可以利用它达到在战争时代迅速恢复被毁的工业,建设新的经济国防。

吕婉如(原路易·艾黎秘书):艾黎跟斯诺他们讨论说,我们应当想法做点什么,来使中国的抗战能够坚持下去。海轮·斯诺突然间提出来一个具体的方案,她说现在中国处于这种抗战的形势之下,大城市是都会被日本人占领的,但是呢,农村,日本人是没法都占领的,所以呢,工业应当把它分散成为小的工业。而这样呢,用合作社的这种方式把他们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农村里头去搞这个工业,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办法。

解说:送走斯诺夫妇,路易·艾黎一夜未睡,他彻夜拟定一份草案,他计划集中大后方未被毁伤的工业和自然资源,召集流散难民,以小型合作社的方式生产迫切需要的日用工业品,包括供应军需用品。就在这个夜晚,一道建立在战火中的奇特的经济生命线在路易·艾黎的方案中开始呈现,轻捷同时易于流动的小工业合作社,配合与游击战共同保卫中国经济工业线。路易·艾黎为这个方案取名“工合计划”,这一年路易·艾黎四十岁,他在中国已经整整生活了十年。

1916年,路易·艾黎的哥哥在一战战场阵亡,因为欧洲战事再度紧张,十九岁的路易·艾黎也应征入伍,加入向法国农村进军的联合大部队。在狙击德国的一场战役中,路易·艾黎不幸负伤,在死人堆里躺了一天一夜之后,被医疗队发现才幸免遇难。停战后,路易·艾黎返回家乡经营牧场,就在牧场因为经济危机不得不关闭的那一年,路易·艾黎读到新西兰报刊上发布的中国大革命的消息。

吕婉如:说我何不到中国去看一看呢?这个人他是说干什么,马上就要干的。那么立刻呢,就决定了我要到中国去。他到上海的时候,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之后的第九天,没有海关,也没有人办这个外国人进来的手续,一切乱糟糟,离开了这个码头以后就去找了一个地方先住下,然后开始找他认识的朋友,来首先要解决他的工作问题,以便能在这生活。他的朋友首先介绍给他的呢,就是让他去租界,公共租界的消防队去当一个消防员。

解说:因为上海公共租界最高行政当局工部局的辖区内,多是商行和保险公司,所以工部局消防处人员招聘面向外籍人士。1932年,工部局成立工业科,路易·艾黎被调离消防处,担任工部局工厂安全督察长,专门负责检查租界内工厂的安全设施。

吕婉如:十二、三岁的女孩,就站在缫丝厂里头,天天把手泡在这个开水里头,在那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只要是稍微一怠慢了,那些个监工的人皮鞭子就要抽下来。他看到一些个做这个,在工厂里头工人因为穿得破破烂烂的,肥大的衣服弄不好呢,就卷到机器里头去,头发一下子整个的全都给卷掉了。

解说:1929年夏天,路易·艾黎获悉绥远省的萨拉旗饥荒严重,他利用年假参加了慈善机构在绥远进行的饥荒救济工作。萨拉旗之行不仅让路易·艾黎结识在灾区采访的埃德加·斯诺,这场后来有六百万难民丧生的大饥荒,也让路易·艾黎开始彻底正视在中国的生活。他的自传这样描述,“从现在开始,中国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尽管饥荒的惨状让我一生难忘,但我也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农民一旦围绕他们向往的任务,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力量极具震撼力”。

1938年,路易·艾黎的工合计划,正是围绕着庞大的难民群而设计的,他特别声明要保持这个组织的群众性。公共租界愚园路,路易·艾黎住处内,每一天进出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筹划、设计工合计划的办公室。在艾黎起草的那份计划书中,不仅分析了中国迫切需要建设经济国防的原因,也详尽阐述了建筑新经济国防的总体计划。路易·艾黎和他的设计班底,在计划书中提出建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并在全中国发展三万个工业合作社的庞大构思。

吕婉如:这就是整个工合的最早最早的一个开始,那么有了这个计划呢,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才有可能实行。这个事情呢,原来是徐新六,让他去,就是那个金融家,因为他在社会上比较有地位。但是呢,不幸的徐新六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因为飞机失事死了。

何大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后来斯诺跟宋庆龄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细致的一个交换意见。宋庆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一个桥,宋庆龄是支持,非常清楚的是支持,而且就是说我可以帮助你们一些很具体的,应该怎么去做,可以做点指导的意思,是说做一点指导工作。那么后来确实是帮他们去打开这个局面。

解说:有了宋庆龄的支持,工合计划得到国民政府行政和财政上的支持,变得极有可能。中国工业合作运动设计委员会迅速在上海成立,路易·艾黎被推选为工合计划的召集人,全面负责工合计划的推进和实施。

吕婉如:艾黎当时在斯诺夫人的督促之下,她是说你不是想为中国干些事情吗,你现在就应该下决心把你上海的这工作辞了,全心全力地去搞这个工合。艾黎接受了这个意见,当时就把这个工合的这个工业督察这个职务给辞掉了。拿到了一笔退休金,然后从此呢,反正他在上海也没有家了,从此就全身投入了这个工合的工作。

解说:一天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吵醒了正在睡梦中的路易·艾黎,电话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打来的,她要求路易·艾黎速到武汉就工合一事见面详谈。当天晚上,在宋庆龄的安排下,路易·艾黎登上了开往香港的皇后号轮船,再由香港转机飞往武汉。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