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楠:1948年,正在巴黎的斯特朗收到了周恩来的口信,形势发展要比预料得快,她可以返回中国了。斯特朗计划从苏联转道,然后前往即将解放的北平,途径东欧的时候,她兴奋地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革命是自主的胜利,并不是搬用苏联模式,这惹来了祸端,刚刚抵达莫斯科,她就被逮捕,并且被驱逐出境,苏联方面认为呢她损害了苏联利益,也认定她布置了一个遍布世界的情报网。斯特朗的国际间谍案轰动一时,牵连庞杂,在长达五年的时光当中,她被排斥在她所熟悉的社交圈外,一直到1955年,莫斯科才撤销了对斯特朗的指控。
解说:1958年,斯特朗七十三岁,她觉得自己老了,将不久于人世,她渴望在去世前再做一次长途旅行,她给《中国建设》杂志社的老朋友陈翰笙写了一封信,她问十年过去了,周恩来在延安时许诺我重返中国的邀请还有效吗?中国的反映是热烈的,斯特朗可以作为作家协会的客人,随时来中国。1958年9月22日,斯特朗抵达北京,这一年的十月一日,她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盛大的庆典。在观礼台上毛泽东对斯特朗说,如果当时知道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你才能回到中国,当初就不会让你离开延安了。庆典之后,斯特朗与毛泽东的这张合影被刊登在各大报刊上,同时发表的还有1946年那场关于“纸老虎”的谈话,从此“纸老虎女士”斯特朗的称号传遍中国,同时斯特朗也很快得到了再次报道头号新闻的机会。
赵风风:1959年,她来了中国以后的第二年,还不到整整一年呢,当中就是西藏达赖叛乱,新闻司组织的驻京记者,外国记者去,周总理建议新闻司征求斯特朗的意见,想不想去。结果呢,斯特朗当然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采访到人家很少数人能够去,她也是这个少数人里边的一分子,当然很高兴了。
解说:虽然满怀兴奋,但七十四岁高龄的斯特朗,一到西宁就因为高原反映病倒了,卧床休息三天后她才勉强支撑来到拉萨。
赵风风:去参观布达拉宫的时候,她因为爬不动那么高的,多少个台阶她怎么爬?那么给她安排了,把汽车一直开到那个布达拉宫的后面,半山腰还要高一点的那个地方,他们准备了一个担架,把她拉上去。她到了西藏呢,她就说她是第一个访问西藏的美国妇女,也是第一个年龄最高的美国人。
解说:此时西藏叛乱刚刚平定,十一国的西藏采访团其他十八名外国记者,被安排下藏区各地采访,斯特朗却因为身体原因独自留在拉萨,她被安排采访农奴和贵族妇女等,较为轻松的任务,这让她颇为沮丧。
赵风风:她就是心想要多报道一点她的独号新闻,就是她自己,只有她一个人能够掌握的新闻。有一次张经武,就是那时候北京驻西藏的代表了,他介绍了整个平叛的情况,结果呢,斯特朗就想早点能够把这个消息发出去,可是他们的那个团里边有一个头头,你要发表这个新闻应该发多少字,好像都有一个什么规定,那么结果她因为要赶时间,根本就不理这个茬,匆匆忙忙地就拄了个拐杖,要走出去要发这个电报,结果人家别的记者就跟她提意见,结果闹了好几个小时吧,才出去发这个电报。
解说:1959年9月10日,结束了一个月的西藏之行,斯特朗回到北京,她试图将此次在西藏获得的第一手信息尽快发表,因此主动联系了一直供稿的美国《民族》杂志,但这一次她遭到了拒绝,不久斯特朗收到了一封罗斯福夫人的来信,信中这位曾与她私交甚好的总统夫人,措词严厉地指责了斯特朗维护共产主义的立场,这封来信让斯特朗意识到,她不仅不能再在美国发表文章,而且已经被她的祖国抛弃了。
彭迪:好像是不太高兴,不像在延安的时候,环境也有关系,她感到很孤立,因为她在前期,她还是挺活动的,她身体还可以到处跑,到了1958年以后,基本上是养着她就是了,很孤单。
解说:1959年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已进行到第二年。这场高涨的社会改造运动,引来了无数非议,国外朋友纷纷来信,或询问、或质疑,斯特朗急于解释澄清,却苦于没有对外发表的渠道。1962年的一次晚宴上,她对周恩来提到此事,周恩来建议她每月写一篇综合通讯,这一提议激起了斯特朗极大的热情,仅一个月后,一期由斯特朗独立编写排版的杂志油印出版了,斯特朗给这本小册子起名《中国通讯》。
赵风风:1962年的9月17日,出版了这第一期,也正好是她去参加一个国宴,就带去了几份,想给她的美国朋友看看,结果到时候要的人特别多,这样呢,结果有人要求订阅。
解说:第一期《中国通讯》获得的良好反响,让斯特朗十分兴奋,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在这项事业上,1966年,一个月之内,她就中印边界问题两次撰文,这两篇刊登于《中国通讯》的文章,为宣传中国的立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久,周恩来鼓励斯特朗,将《中国通讯》定期地编下去,使之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赵风风:她因为写这个《中国通讯》,放弃了她写她的自传,放弃了那时候不是中印边界问题嘛,她是本来有一个很大的计划,要写中印边界的书,结果也没写,就是编写这个《中国通讯》。最多的到四万份左右,不是全是英文,在京的专家,也自愿地给她翻译成意大利文、德文、法文、瑞典文。
解说:1966年文革爆发,斯特朗的《中国通讯》开始受到严密审查,由于无法再获取想要的新闻资料,刊物质量每况愈下,同时斯特朗的身体也日渐虚弱,以往的晚餐都会有朋友前来陪伴,但现在这个惯例被打破,就连每年领导人必定出席的斯特朗的生日宴会,也不再有人前来庆祝。
赵风风:她的几个朋友,美国朋友也少来她的家了,她这时候情绪低落得一塌糊涂。一个人叽里咕噜地在房间里闹情绪,结果呢,也没有人来跟她谈,她越来越想不通,可是呢,她还有一定的克服能力,她说我就等吧,因为在莫斯科的时候,她也遇到过,她熟悉的那些人,她认为都是好人的,都给迫害了,有的死了,所以她有过这样的经历,她觉得这种只能是等。
解说:等待是无望的,1968年斯特朗不得不向读者们宣布,《中国通讯》撤刊,当然,她的理由是八十三岁的高龄和受到肺病侵袭的身体,一年后,斯特朗病危,她的侄孙曾向中国申请探望,但终未能成行。为此,斯特朗第一次萌生了回国的要求,并拒绝吃药和进食,直到去世。
赵风风:结果总理本来是请美国的朋友,那时候中联部的一个叫克夫兰,叫他想办法找到她的侄孙,结果找不着,她去世前,她就说了一句,她说,说“我害怕”。
陈晓楠:1970年3月30日,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五岁,她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美国,三分之一在苏联,剩下的三分之一在她称为是理想归宿地的中国。斯特朗去世这一年呢,中国的文革正进入一个更为狂热的阶段,很多城市传来了武斗的消息,但尽管如此,有关部门还是向她的外国朋友们,宣告了有关葬礼的安排,其规模之大,让所有人感到惊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她致悼词,而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则是为她护送骨灰的人。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每周六至周日09:00-09: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