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香港对雷曼债券为何监管宽松
2009年09月21日 10:3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这次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独善其身,在亚洲,购买了雷曼迷你债券的投资者血本无归,香港出现了雷曼苦主大联盟,我们为您追踪雷曼苦主的破产个案和雷曼事件司法诉讼进展,分析在这场失败的资本游戏中,投行,分销商和购买者各自扮演的角色和事件演化的根源。同时和经济学家深入探讨这次金融海啸给世人带来的反思,分析主导世界的经济格局在未来将会有怎样的转变。

凤凰卫视9月1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瀞漪:当去年雷曼倒闭,华尔街哀鸿遍野的时候,我们在大洋的这一端,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体会到这场风暴到底有多大。我们看到2008年中国的出口制造业确实是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在中国大陆很多市面上,很多城市的经济还是比较平稳,并没有出现所谓萧条的迹象。所以有人觉得美国的金融风暴跟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前一段时间在香港出现了这样一个社会组织,其实是一个临时的抗议组织,叫做雷曼苦主大联盟。在香港大约有将近5万名投资者,购买了雷曼的迷你债券,现在血本无归。他们当中甚至有我们的同事还有朋友,我们这才发现,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受害者。

继续请谢国忠先生来帮我们分析一下,Andy,我们谈到,香港的发行的这些衍生工具的时候,大家很不理解,什么叫做雷曼迷你债券,它真的是债券吗?那些债券,怎么会出现这种血本无归的情况?帮我们分析一下。

谢国忠:雷曼的迷你债其实就是雷曼的公司债,雷曼的公司债一般因为风险比较高,它的面值也比较大,面值大的原因就是它希望卖给机构,或者是卖给资产水平比较高的人,这样它对风险的意识比较好,所以一般的老百姓买的债,面值小的是国家的债,风险比较低的,原来的结构设计是有这个考虑的。后来有些投行,银行,就把面值大的债切开来,切成小的,钱不多的也可以去买,钱不多的人觉得,银行卖给我雷曼的债,他觉得这个很安全,美国大的投行,又是香港的银行卖给我,觉得没什么大的风险。结果一下子倒了之后,变得一钱不值。

解说:金融海啸前,陈先生还是一家小旅行社的老板,现在的身份则变成了香港雷曼苦主联盟的主席。

陈光誉(香港雷曼苦主大联盟主席):这个事很重要的,因为彼此到最后是靠一个坚持下去,为了公益,争取一个公道这样子。

解说:2007年,陈先生的太太购买了40万港币的雷曼迷你债券,一场金融海啸让这笔投资瞬间打了水漂。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多年辛苦攒下的积蓄,居然投给的是一家从未听说过的公司。

陈光誉:很稳妥,很好,和定期存款一样,公司都很大公司,甚至跟中国政府的债券挂钩,这样子说的。

记者:完全没有说和雷曼有关?

陈光誉:没有,雷曼兄弟这个名字,不要说我太太,包括我本人,我很惭愧,我也不晓得,我从前也没听过。到了九月中旬雷曼兄弟破产以后呢,我还问我太太,有没有什么东西,跟雷曼兄弟有关的?她说没有啊,然后她再查,看到这个债券,都没有雷曼的,都是7家公司,大公司的,还有中国债券在里面,都没有注意到。

解说:和陈先生夫妇一样蒙在鼓里的投资者大有人在,面对银行理财顾问的热情推销,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在认购合同上签上了字。

王多多(雷曼苦主):雷曼破产的时候特别有意思,我们看新闻也知道雷曼破产了,根本就没想到这个事,和我还有任何联系,就像看新闻一样,看他们破产的事情,但有一天我接到银行的一个电话,说你还有一笔什么什么的时候,我才知道,我说啊,当时觉得离我很遥远的事情,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就过去了,银行跟我说一下,我到期了我们还能拿到,原来跟我讲的时候是说,到期能拿到本金的嘛。但后来看报纸,才知道很多人在投诉、申诉,才知道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解说:雷曼破产后,分销迷你债券的银行的态度,也一度让一些苦主有些难以接受。

王多多:在这个事情出来以后,我也拿着相关的文件去,让这些银行的人解释给我听,或者后来他们的一些补充的文件解释,到现在为止,银行没有一个人能解释清楚,他们也不清楚,所以我相信当时他们也是不清楚的。但是他们就这样很积极的推销给客户。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