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不可避免的是,赫德独特的双重身份,使他时常陷入这种尴尬。1900年夏天,人们的心情如同天气一样燥热不安,7月21日,英国的《泰晤士报》刊登了赫德的讣告。一个月前,北京的慈禧太后做了一件国际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她代光绪帝颁下诏书,同时向八个国家宣战,受到鼓动的义和团团民,随即开始围攻外国侨民,赫德的住所也被付之一炬。赫德音信全无,住所也化为灰烬,这使人们相信,他已经遇难。
庆幸的是,65岁的赫德在遭受围攻之前,已经逃离了使馆区避难,此时的东交民巷已经成了一座孤岛,被团团围困。就在各国政府摩拳擦掌,准备借此机会教训那个狂妄的老佛爷的时候,刚刚逃过中国人追杀的赫德,却在朝不保夕的困境中写下这样的文字:“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詹庆华:他觉得中国人本来是一个很善良的民族,在国外的西方列强的这种侵略之下,忍无可忍,所以起来反抗,这是一个民族必然觉醒。因为当时确实他看到这种态势,他自己亲身经历,在义和团运动的时候,他被围在这个使馆里面,他就是在这期间写的6篇文章,在西方这个杂志上发表。
解说:这时如何处置战后对华关系事宜,已经成了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首创“黄祸”一词,他说,中国在20世纪要崛起,而崛起的中国将重演元蒙大帝国的历史,只有瓜分中国,才能防止“黄祸”的出现。德国皇帝瓜分中国的建议,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认同,而此时,一个英国人的声音挽救了中国的命运。赫德在《双周评论》上发表《中国与重建》,指出瓜分中国的荒谬,接着又连续在西方主要报刊中发表相关言论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因而将赫德视为“英奸”。对此,赫德淡然处之。
吴义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那么这样一个帝国,一个古老的帝国所蓄积的能量,他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他讲这段话,我相信他是看到了中国这个国家,如果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还存在,这个民族还在,国家还在,这个内部这种变化和发展的动力还在的话,我想他也就看到了中国未来,本身还是一个有某种希望,有某种前途的国家。
曾子墨:1908年,病中的赫德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你嬉戏已足,你吃饱喝足,该是你离去的时候了”,这一年他已经73岁,在中国生活了54年。1908年4月13日上午,十几个西方国家的驻华使节、清朝官员及各界人士上千人,聚集在北京前门车站,为赫德送行。赫德私人所建乐队反复演奏各国国歌,气氛沉重、伤感。赫德长女埃薇后来回忆,终结曲是《友谊地久天长》,乐声中,没有一个西方人不含着眼泪道别。据《北华捷报》、《泰晤士报》报道,当时,赫德神情落寞,短大衣没扣钮扣,有些皱巴,步履疲惫蹒跚,他低着秃顶的头,与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灰色的目光中满是失意。
登车前,赫德在月台上转过身来,把一个最后姿态留给了中国,仿佛终场演出落幕时,一个演员最后的谢幕。随着列车驶离北京,送行的人们纷纷散去,总税务司署的职员们回到衙门,看见赫德办公桌上,钉着一张便条,上有赫德潦草而伤感的笔迹。1908年4月13日上午7时,罗伯特·赫德走了。3年后,也就是1911年9月20日,赫德在英国病势,享年76岁,两个月后,他为之服务半个世纪的大清王朝宣告结束。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每周六至周日09:00-09: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