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日军进攻18万国军 指挥官丢下部队逃亡
2009年08月21日 13:31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中国军队撤退时,很多军官丢下自己的士兵先逃命了,有个团长和卫兵两人抓住马尾巴逃到黄河南岸,而把全团官兵都丢给了北岸的日军。

杨圣清:垣曲的老百姓说了这句话,国民党的军官宁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日本人,也不愿意,也不肯吧,也不是不(愿意),也不肯去跟日本去拼。

解说:杨圣清当时随中国军民一同后撤,他记得,撤退时一片混乱,惊慌的士兵和逃难的百姓挤在一起,由于路窄人多,他的一个亲戚竟然被撤退的士兵挤下悬崖摔死了。

杨圣清:西边的国民党的溃军,加上政府人员,他们那些一起都往这边退,都退到这一边,所以进来的从我们村经过,那个路是窄路,不是上边这个汽车路,下边的窄路,大家说拧成一股绳,一股绳一样往前拥挤,把我们村的一个,我一个亲戚呢,就从那个悬崖上挤下去,就摔死了,那是我们村死的第一个人。

解说:张海珠也记得他随家人逃跑时,看到的悲惨情景,那些死亡的士兵埋在地里,后来都催肥了庄稼,让他至今难忘。

张海珠:三步五步,十米八米都是那散兵,逃兵,你看到这个地方闻着就是发臭了。哎,你看看那个,都是个死人,到七八月,庄稼都说实话有地里死了人啊,庄稼长得很高。

陈晓楠:中条山开战之前,日军为了迷惑中国军队,曾经放出了大量的假情报,做出要南渡黄河进攻洛阳的样子,中国军队的高层包括蒋介石,都认为日军进攻的目标确实不是中条山,而是要过黄河进攻洛阳或者西安,于是他们把大量的部队部署在了黄河以南,这一错误的判断和指挥,导致中条山的中国军队,面对日军进攻的时候陷入一场混乱。

解说:中国军队重兵防守黄河南岸,但没有在河北岸的渡口修建桥头堡,日军突破中条山守军防线背后,又沿黄河北岸扫荡占领渡口,轰炸渡船。切断了守军和后方的联系,中条山守军孤立无援,弹药、给养供应中断。

王金坤(《唐淮源传》作者):上面的军事集团得出的意见呢,就是说日本人呢是声东击西,他表面上是要打中条山,实际上呢是要占领洛阳。

解说:中条山开战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及第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都曾致电蒋介石言,“据情报显示,日军近日调动频繁,似要渡黄河进攻洛阳”。为此,中条山开战的前三天,蒋介石还致电卫立煌、阎锡山等“晋南、豫北敌人增加甚多,似有渡河企图,各战区应速征集民夫积极加强各该方面阵地及河防工事”。

杨圣清:他把重点放在如何防止日本渡河的问题,而不是放在就是怎么保住中条山,防守中条山的问题。

王金坤:国民党在中条山的军队本来就不多,就撤了一些去守洛阳,那么中条山就显得更稀了。

解说:由于对日军攻击毫无防备,“中条山战役”开战不到三天,很多中国守军就断了粮。5月11日,第14集团军司令刘茂恩致电蒋介石,“连日以来晋南之敌大举像我进犯,补给线已被截断,潦山内瘠苦又无屯粮,大军绝食业已三日,四周皆有强敌,官兵空腹血战,状至可悯,若不急筹办法恐有溃散之虞”。但此时,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已爱莫能助。

王雅斋:在那个时期饿得急,你吃马肉,这个马肉,那死马,炸死的死马弄一块,喊人点着火,就拿着搁嘴里吃。吃泥巴,肉比泥巴还难吃嘛,一点也不好吃,不吃还饥饿,没办法。

解说:中条山开战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还在四川的峨眉山,闻知战斗打响,卫立煌火速赶回洛阳的长官部,力图扭转败局。

杨圣清:机会就说你这个指挥机关,如果你把部队调来,这个抵抗可能坚持更久一点吧,还有四边配合的问题,要是协同作战的话有这个可能。另外一个共产党领导敌后游击队,当时中共中央提出来配合,一个是远距离配合,一个是近距离配合,近距离配合就说,允许八路军开到晋南三角地带,八路军开到这个地方来攻击敌人的后方吧,那蒋介石呢,又不允许你开到那儿去。

解说:卫立煌赶回长官部时,局面已无法收拾,中国军队在日军猛烈攻击下,丧失了战斗意志,失败已成定局。卫立煌无力回天,最终下令部队化整为零,向黄河南岸突围。

杨圣清:部队已经涣散了,很快就失守了。总之这个指挥啊已经动摇了。它看日军这个力量强大,本身就动摇,没有,丧失了战斗力。

解说:但此时,卫立煌却无法与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取得联系,当时曾万钟在马村的指挥部,已被日军连锅端掉。

朱清水:国民党第5集团军令部呢,它们就沿着这条,这个沟呢,叫柳沟,翻着这条沟的上面那个是华山,翻过那个豁翻过去,那边就是垣曲的那个涧南沟。当时呢,日本那个炮兵呢,就在这对面这个山上,炮弹就打到对面那个山上,打得国民党的那个部队呢,是人仰马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