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8月2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核心内容:中条山一夜之间炮火横飞,日军酝酿已久,10多重兵压向中条山。中国军队仓促应战,开战伊始,指挥系统就被日军打乱。日军中路突破,将各自为战的中国军队分割包围。卫立煌下令军队分头突围,但一些中国指挥官却丢下部队率先逃过了黄河。
陈晓楠:抗战时期山西“中条山战役”是中日两军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惨烈的较量,当时日军调集了十万余人向中条山发起猛烈进攻,防守中条山的是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十八万中国军队,对中国军队而言,中条山是国民政府在黄河以北最后一块立足之地,而对日军而言,中条山则是华北占领区的最后一截“盲肠”。
从1938年开始日军为了夺取中条山,曾经先后十三次进攻中条山区,从“东坞岭战斗”到“西阳河谷战役”,从“永济之战”到“茅津渡血战”,中国军队奋力杀敌在中条山屡挫日军,但是1941年5月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解说:1941年5月7日薄暮,华北日军调集十余万重兵在炮火和飞机掩护下,兵分数路向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发起了空前猛烈的攻击。
杨圣清(抗战史专家):采取的什么战术?它是多路进攻,东、东北、北,是吧,西,起码这个大的方面吧,有这个五路。
解说:杨圣清是中央党校的退休教授,他出生在山西运城夏县祁家河乡的七泉村,亲身经历了1941年的“中条山会战”。
杨圣清:中条山它是一个长方形,就像一个胡罗卜一样,一头粗、一头细,东北这一带纵深比较宽广,越往西部它越细,纵深越狭窄。
解说:当时中国军队在中条山的防务是这样部署的,西线从黄河北岸,依次是孔令恂第80军,曾万钟第5集团军,负责东北线防御的是刘茂恩第14集团军,东线由第9军防守。
王金坤(《唐淮源传》作者):排了个一字长蛇阵,就是甲午中日海战一样的,排了个一字长蛇阵,后面没有后属部队,后面互相,军队与军队之间,它的集合部呢,特别薄弱。
解说:日军此次进攻前曾对中国军队的防务做了十分详细的侦查,开战伊始,日军的首要目标,便是瘫痪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当时,负责西线防守的中国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将指挥部设在夏县泗交以南的马村,曾万钟是滇军老将曾参加“北伐”战争,抗战爆发后他奉命率部进入中条山出任第5集团军司令,在马村已驻守了三年之久。
朱清水(夏县马村村民):第5集团军司令部,为什么驻扎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北靠金楼山,那边是华山,北边是唯一的通道。第5集团军,用两个连在地方把手,日军怎么过不来。
解说:马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只有一个隘口叫阎王峡,地势十分险要。
杨圣清:这个沟原来叫柴家沟,以后就称为阎王峡,阴曹地府那个阎王。
解说:这座峡谷当时仅有一条沿着溪流的碎石公路,两边是高达数百米的悬崖,为确保集团军司令部的万无一失,曾万钟还是在悬崖上修建了两座重机枪掩体。
杨圣清:那有两挺重机枪,就在这两边,山上,这么射击的,堵住这个口子。
解说:马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外围还有多达5个师的兵力防守拱卫,但是1941年5月的一天,曾万钟万没想到日军会突然出现在他身边。中条山开战前,日军探知曾万钟指挥部设在马村,派飞机频繁侦查,日军发现距马村背后的楼山上,有一处开阔的草坪,这里地处原始森林之中却没有树木,是一处绝好的空降场地,在楼山坪附近还有水源,小股部队可以潜伏多日。
朱清水:日本那个空投部队呢,空军伞兵部队呢,就降落在这个楼山坪,开始可能有十多个人,后来到4月13那个时候呢,降落的部队就有二三百人,他们就在这个楼山坪,驻扎在这后面,这个掩体啦,战壕都还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