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蒋介石不寻常军事调动隐情背后
2009年08月20日 16:1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孩子们的生活虽苦,但是与山外纷飞的炮火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一处与战火隔绝的世外桃源。1938年以来各部队协同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使日军不能逾越中条山,但由于中条山区的物产无法供应近二十万部队,粮食给养都要靠人挑畜驮,从黄河南岸运往部队。

为维持生活,驻防在山里的各部队也要自己挑粮、磨面,这里是山西运城垣曲县的毛家村,这棵千年槐树下原有一座小庙,是第3军第12师一个山炮连的连部,这个废弃的涵洞就是山炮连官兵,按照云南老家样式修建的水磨的遗迹,对此一些老人记忆犹新。

郭占俊(垣曲县毛家村居民):公路都修好了,盖那个水打磨,就是用这河里的水磨面,用这个水,运一些粮食到这儿自己磨,两个水磨。

张海珠(原夏县沟道村村民):还有一个大师傅做饭,那个我记得那个兵,吃饭是非常快的,据他们说有六七分钟就可以吃完一顿饭。

解说:在这些老人的记忆中,那段时间中条山很平静,枪炮声停息了,“国共”两军相处融洽,军队甚至担负起教育村里儿童的事,虽然偶尔也舞枪弄炮,但都是操练比划比划。整个中条山一片平和,战争似乎离他们很遥远。

卫立煌明白在这么一个广大地区抗击日军,就必须与一切抗日力量密切合作,他和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接触频繁,并顺利地消除了中条山区国共两军的摩擦。卫立煌本人对共产党发动民众动员,全社会支持抗战的做法尤为赞赏。由卫立煌的管辖地区一切群众性的抗日组织与活动都受到支持和鼓励。

张海珠:擦洗他这个机关枪还有大炮,小孩都没见过,那就是大炮,他在那擦。

郭占俊:你看不见这村里的队伍,到上操的时候上操,到学习的时候,人家都在家里学习,到打靶的时候人家就开始打靶了。人家有时间学习,不像老百姓在门口转悠。

陈晓楠:此时的中条山似乎是座坚不可摧的抗战堡垒,很多军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纷纷要求来中条山抗战,中条山一时之间成了全国抗日青年的神往之地。但1940年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首先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子”的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突然被蒋介石调离了中条山,而接着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也突然离开。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来第一战区指挥中条山的防务,这一不寻常的军事调动和人事变动,对正在中条山抗日的中国军民意味着什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