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为何能让美国人大为倾倒
2009年08月13日 10:5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抗日战争 中国军队为何满员只有60%

解说:1942年夏天,美国正计划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纵观当时的战争格局,欧洲和北非无疑是盟军战略中最重要的地区。从欧洲大陆向东穿越阿拉伯半岛,南亚大陆,东南亚地区才到达遥远的中国,而中国的作用是拖住日军的主力,缓解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压力。

虽然有外来的援助,但这些有限的援助,没有改变中国军队武器弹药短缺的状况,而散布在中国境内的300个师,平均满员的只有60%。在几年的抗战中,中日军队的伤亡比例悬殊,今年90岁的汪海涛参加过淞沪会战,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部队南下时的情景。

汪海涛(驻印军老兵):在陕西上火车,限你几天之内开到上海,坐的是敞篷车,装煤的车,每人发一块硬锅盔,那个饼子,硬饼子,北京的锅盔。每人发一个,发一包咸菜给你,水的话,自己找的喝,一个礼拜,好啦,从那边出发,煤灰车子在往前面开,后面的煤灰往后面来。

如果下一点小雨的话,那个脸上到处都是煤灰,身上都打湿了,或者是受了(凉),感冒了,这些个病就都起来了。所以一个国家,它的军人待遇好,他能够保持身体强健可以打胜仗。一个国家既贫穷,又落后的话,装备也没有,你看出发跟难民似的还打仗,小姐请问,你能不能打胜仗哦。

解说:熟知中国军队状况的史迪威看来,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投入到战场无益于屠杀,他不是一个冷眼旁观的人,他觉得必须要有所作为。

解说:作为最高统帅,蒋介石对中国军队存在的这些问题并非一无所知。

张国镛(抗战史专家):你如果把国民党军队当中的,尤其是将领当中,指挥当中的一些问题,你把它报上去了。那么,必然就要遭到这些将领的不满,同时,你也等于把他的上司,因为这些将领都是他上司的亲信心腹,你认为他的这些亲信都不行,那么他的上司必然也就没面子了。

DonovanWebster(《美国国家地理》撰稿人:史迪威在中国待了八年,他还是瞭解(了解)中国政治的。

戈叔亚:我觉得即使你熟悉中国,但你在这个时候要打败日本人,你必须要进行一些改革,从旧式军队改变成为一支新式军队。

解说:中国的军官并不像西方那样,是体制化军队中的一员,他们往往以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效忠与领袖。美国援华法案通过之初,财长摩根索曾经就5亿美元的军费援助有过这样的建议。

任东来:我每年给你500万军费,再给500万军饷,一个士兵一个月5美元,就100万中国士兵每个月拿5美元,算下来一年1.2个亿,4年就是4.8亿。

宋子文觉得这主意很好啊,所以这钱每年都有,对不对,军人拿了钱愿意打仗,国防开支也有了。蒋介石后来非常生气跟宋子文说,你糊涂啊,我们要这个钱,是体现盟国对我们的诚意,他怎么能指定条件用在什么地方呢?

当然他没说出来,他说如果中国士兵一个月拿5美元,他是不是认错爹了,他以后认蒋介石是领导,还是认罗斯福是领导,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可见蒋介石对于任何可能影响他军队军队控制权,(军队)忠诚的(事)都非常非常的敏感。

解说:尽管这样,史迪威还是决定要亲手改造中国军队,他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物资供需官的角色,而史迪威发现,要想让蒋介石同意他的计划,自己手中唯一的牌就是租借物资。

而蒋介石对史迪威的建议,也并非一味抵制,他的条件是每月从驼峰运送5000吨物资,并提供500架战斗机,而当时驼峰航线,每个月的最大运力只有100吨。

几番讨价还价后,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于是一批批中国士兵,乘坐驼峰航线的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南麓,开始在国外接受训练,这一段经历,足以让他们一生都怀念和骄傲。

兰契市位于加尔各答西北两百多公里,我们要寻找的中国驻印军营地兰姆伽,就在兰契的郊外。

左边,左边,有啦,有啦,找到了。

沿途有很多印度的军营,一律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们无法停下来拍摄,根据一些老兵的回忆,当时的营地非常庞大有60平方公里,所以一路上我们见到的印度军营,很可能就是当年的中国军队训练营。

在一片旷野中,我们终于看到一个中文题写的墓地,不过大门紧锁。在兰契结识的华人牙医陈梅先,带我们去找当地的守墓人,陈梅先算起来是印度的第三代华人,已经不会说中文了。

守墓人阿蒙说,我们是来这里的第一个电视摄影队,他90岁的父亲知道一些当年这一代的情况。

陈梅先:他们来问以前在这里的中国人的事,你知道吗?

阿蒙(守墓人):中国人啊,以前这里到处都是,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跑步从我们村里经过,当时还有一些美国人,他们对我们挺好的,给了我们很多吃的东西,罐头、巧克力都有啊。

解说:整个兰姆伽训练营,还留有当年痕迹的就是这座墓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印度当地政府的批准,台湾方面出资对这里进行了修整,整个墓地的580座坟墓都没有移动,是按当年的位置修复的。

这也是中国军队在海外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个墓地。

戈叔亚:那么当时的话,是中国驻印军可能有一些疾病,这些(原因)死的,并是战斗牺牲的人员,他们就埋葬在这里。那么这些中国驻印军,原来是在1942年,他们在缅甸作战的时候失败了以后,那么由孙立人的38师和廖耀湘的22师,他们撤退经过野人山,走路就走到了印度,然后坐着火车又来到这个地方就建了一个营地,以后陆续通过驼峰航线,又运了一些中国部队在这里训练。

解说:1983年,前驻印军团长李定一,从台湾前来主持公墓完工仪式时,一到墓园便老泪纵横。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友,早已化做一抔黄土,永远留在遥远的异乡。当年有大量的大学生参加驻印军,这也是抗战时期,兵源素质最高的一支中国军队。

这就是当年的兰姆伽训练营,这个营地在当时也是保密的,中国士兵到达后经过严格的体验,换上全新的作训服,从头开始接受美国教官的作战训练。

王楚英(史迪威联络官):美国人训练军队啊,注重实际,讲求实效,面对实战。

梁振奋(中国驻印军老兵):匍匐前进啊,这样爬,爬到那个时候,怎么剪铁丝网,扔手榴弹,最基本的战斗训练,是一定要到班,到排。

王楚英:一个科目就是一个场地,教官在那里讲解,讲解以后是示范,马上就给你看,示范过以后马上要做,要实施,你做得对不对,要考验。

在中国军队里面有许多兵会打枪,有的兵虽然拿枪,他拿了枪以后这样打,不会瞄准,那这个不行,在驻印军里面个个都要会打枪。

解说:从营地建立之初,史迪威就经常在这里指导检查,手把手地训练中国士兵。

王楚英:史迪威到部队里面去,他跟士兵一道吃饭,这个还不算,没事他就说你帮我找厕所在哪里,我以为他要大小便呢,不是的,他要去看。

粪坑不是有东西盖在那个地方,拉开看,拉开看士兵排出来的粪便是什么状况,有时还拿棍子掏掏,我说这样干什么啊,我说你又不是医生,咱又不懂。

(他说)这样子可以看到他们营养,看他消化能力,排泄,士兵的伙食怎么样子,是不是都吃到了。

解说:兰姆伽所有工作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一支可以和日军面对面较量,并最终可以获胜的现代战斗部队。

在1942至1945年之间,4个中国师约10万人,在兰姆伽被重新训练和装备,日后国民党五大王牌部队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就出自这里,在驻印军纪念孙中山的大会上,史迪威用汉语向官兵讲述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要求所有中国官兵,勿忘缅战失败的耻辱,枕戈待旦,等待反攻的时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