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8月12日《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史迪威的中国往事(三)”以下为文字实录:
这是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奇特经历。
他是马歇尔最欣赏的将领,而他又是最了解中国的美国军人,从辛亥革命到北伐,从卢沟桥事变到八年抗战,他出现在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关键时间点。
他的中国使命为何以无法挽回的方式终结,他与蒋介石究竟有什么难以解开的恩怨纠结?他主持修建的二战中最艰难的国际公路到底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来中国,他会成为另一个巴顿将军吗?
在西点军校追寻他的成长足迹,到胡佛中心解读他的日记,独家深入印缅边境的史迪威公路,体验二战中最纷繁复杂的战场,力图从早已散失迷离的历史拼图中重新认识他,还原一个美国将军不同寻常的中国经历。
史迪威欲训练中国军队触怒蒋介石
何亮亮: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史迪威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他指出缅战的失败是由于指挥权的混乱和中国将领的胆怯退缩造成的,他决定由美国来训练和装备首批30个师,最后达到100个精锐师的中国部队,同时撤换无能的指挥官。
他还建议改变军事物资的运输,只依赖驼峰战线的状况,开辟一条经由缅甸的陆上运输线,这才能保障足够的军事物资装备军队,以打败日军。
在蒋介石看来,史迪威关于裁军和发动对日本军队进攻的建议,是十分令人讨厌的。因为改编中国的军队,将要打破中国政治力量的平衡,不利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稳定。比如,如果按照史迪威的主张去做军权还有可能落入蒋介石的政敌,比如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手。
另外,到了抗战的相持阶段,蒋介石认为盟国参加战争之后,最终战胜日本是肯定无疑的,但是他与共产党的角逐尚于未定之局,所以他的首要任务,是要保存军事实力和增强他自己的个人权力,这就反映出了这两个人,其实也就是两个国家之间,从一开始就在目标上的根本不同。
解说:印度,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千百年来延续着自己的宗教和生活方式。如果不是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无法想象印度会和中国的抗战发生关联,这里一度成为中国战时生命线的重要枢纽,还曾经是中国现代军队的诞生之地。
这里是印度的第二大港口加尔各答,它曾经是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和英属印度的首府。1912年,德里成为首府后,加尔各答逐渐衰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蒋介石曾于1942年2月,来到加尔各答,除了和驻印英军商谈军事协作,他还试图弥合英国殖民当局和印度国大党的分歧,推动印度本土力量支持对日作战。
尽管这些努力日后证明是徒劳的,但是当时的战事,把这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联系在了一起。从加尔各答往北绕过印孟接壤的狭窄地带,便到达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自古以来,阿萨姆是印度次大陆有待开拓的边疆,这里偏远而落后,公路和铁路沿线都是一望无际的茶园,而这条铁路曾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解说:这个铁路是从哪里到哪里?
戈叔亚(二战史专家):这条铁路就是从加尔各答到利多,终点站是利多。这条铁路是殖民时期英国人修的,主要是把利多和阿萨姆邦的木材、茶叶和煤运到加尔各答。
后来战争开始了以后呢,这条铁路就担负着从加尔各答港口,把美国物资一直拉到阿萨姆和利多,然后分散给各个机场,然后从机场通过驼峰航线,运到了中国和昆明,所以说这一条铁路呢,曾经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那么,美国从东海岸到加尔各答,大概是走了12000英里的海路,然后再从这里,从加尔各答到这边大概有七八百英里到利多,到这些地方,然后再开始空运。
解说:相当漫长?
戈叔亚:对,相当漫长。
解说:缅甸被日军占领后,中国的陆上国际交通线被切断了,这条运力有限的铁路和驼峰航线,维系着摇摇欲坠的中国。这些美国援华物资在运到中国后,都要交到史迪威的手中。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拥有几个不同的身份和头衔。
任东来(南京大学中美中心教授):第一个头衔是蒋介石喜欢他做的头衔,叫做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对不对,蒋介石参谋长,作为这个位置,他要听命于蒋介石的,对不对。
他的第二个重要的位置,叫中印缅美军战区总司令,作为这个头衔,他是美国陆军系列里面,他要服从马歇尔,服从罗斯福。第三个重要的位置是租借物资的,总的这种控制者。
杨天石(中国近代史专家):那么一开始啊,蒋(介石)并没有感到这四个身份之间有什么问题,但是后来在这个,实际发生关系的过程里面,这四个身份之间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金光耀(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蒋介石要这个,曾经要美国人澄清的就是到底史迪威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如果你作为美国政府的军事代表来和他打交道,那这样的话,他说他(史迪威)就没办法做他的参谋长。
解说:多种身份的重叠,加上对职责理解的不同,为史迪威与蒋介石日后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重庆郊区的黄山别墅是蒋介石抗战时期的官邸,中美双方的军事会议,也经常在这里召开。从一开始围绕租借物资的分配,中美之间就矛盾重重,美国提供给中国的战争物资总量,只相当于给欧洲的十分之一,而对所有权分配权的规定就更加苛刻。
任东来:这就引起了蒋介石极大的不满,你给苏联的租借援助,你给英国的租借援助,一离开美国的港口所有权就变更了,而给中国的租借援助后来到了印度,一直运到中国,一直到史迪威决定给哪个部队的时候,所有权才转移,这个程序的安排完全不同于对待英国,对待苏联。
这是对我不平等不公平的表现,美国也不是没道理,英国是个民主的国家,苏联是个统一的国家,中国有国共两党,政府又不是很积极的抗战,所以美国人认为,对租借物资的控制要远比给英国,给苏联的更要严格。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