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龙的传人》私人斯国 第四集:
核心提示:
政策的大手拨弄着命运。1982年开始,3个1号文件逐步给农民和个体私营业主松绑,当然,北京如此遥远,在温州,83年9月被捕的郑元忠不知道要关多久。因为清除精神污染,政治空气空前紧张,以致于从政治一直波及到经济领域的发展,从政府到民间,不少人都受到影响。
田里劳作的人们
三个一号文件 给农民和个体经济松绑
1982年至1984年中央连续出台了3个1号文件,对于促进农业形势的好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全国各地农村推行的土地承包,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1个中央1号文件),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选择。1983年中央又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第2个中央1号文件),要求思想更解放一点,至此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大发展的同时,农产品市场贸易量逐步扩大。1984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50亿元,比1978年增加152亿元。针对这种情况,1984年中央又及时地发出了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为第3个中央1号文件)要求逐步放开农产品市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始确立。
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农业体制创新,以及国家让利于民政策的实施,农业科技进步的加快,农业投入补贴力度的加大,使1979~1984年的中国农业出现了“超常规”增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9%,为历史最高,其中这一时期的农业高速增长来源于农业制度创新的贡献达到46.89%。
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全面高速增长,长期以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食物短缺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广大农民不仅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许多地区已出现节余。当时由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等相应的配套改革跟不上农业的高速增长,农产品生产大都沿袭原有的生产结构,农产品出现大量积压,结构性过剩矛盾十分突出。1984年底全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农产品“卖难”等问题。1985年后由于粮食等农产品连年丰收,粮食部门和商业部门库存居高不下,保管费用支出多,占用大量资金,收购积极性低,压级压价。财政部门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包袱越来越重。针对农业丰收,农产品流通体制严重约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1985年中央出台了第4个1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让农民做独立的商品生产者,1986年又出台了第5个1号文件,提出坚持取消粮食统购不动摇。
由于改革初期农业超常规增长,以及在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中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985年到1988年政府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大幅度下降,这一期间中国又发生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家庭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如农业生产规模缩小,农村公共设施无法建设,这些因素使农民增加投入、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再次受到打击。1985~1988年化肥投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79%,比1978~1984年下降了2.25个百分点。与前一阶段相比,1985~1988年间农业增长明显减速,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为4.36%,只有前一阶段的二分之一。1985年粮食大幅度减产,1988年又出现粮、棉、油三大基本农产品全面减产,产量低于1984年的水平,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尽管如此,由于农民有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自主权,受比较利益驱使,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得到相应发展。
下一页:郑元忠:从逃犯到服饰巨头
相关新闻
- · 查全性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始末
- · 改革开放30年:1984年商品经济暗潮汹涌 中国承包第一人问世
- · 改革开放30年:“放权让利”指导国企改革“老大难”
- · 改革开放30年:胡耀邦为个体户正名 自食其力很光彩
编辑:
李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