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 改革开放》第二集:
十年“文革”及其以前的左倾造成的严重恶果之一,就是酿成了大量冤假错案。平反冤假错案,是拨乱反正一项最紧迫的任务。胡耀邦成为了这场改革的先锋人物。
胡耀邦同志在会议上发言
平反冤案中的“两个不管”
胡耀邦是平反冤假错案的先行者。1976年10月12日(粉碎“四人帮”刚6天),他就对去看望他的叶剑英之子叶选宁说,我们党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什么是人心?他提出三条:第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他把平反冤假错案作为中兴伟业迫切要抓的三件大事之一。
胡耀邦在紧张筹备中央党校复校的同时,具体指导中央党校的三位同志撰写了《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的大文章,在这年10月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粉碎“四人帮”一周年),吹响了平反冤假错案的第一声号角。
1977年12月,党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从此,他的工作重点转到了中组部,但他还具体指导《理论动态》。有关平反冤假错案的文章,大都由中组部的《组工通讯》撰写和发表,必要时,他也让《理论动态》上阵。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耀邦提出了平反冤假错案的“两个不管”,遭到“两个凡是”的强烈抵制和压制。为此,他指导理论动态组撰写了《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一文,冲破了阻力。
胡耀邦任中央组织部长后,全力推进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但阻力很大,工作并不顺利。1980年11月9日,耀邦曾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过有关情况。他说,平反冤假错案,我在组织部任期内进展并不快。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条,中央管的干部的材料掌握在中央专案组手里,他们不交。第二条,非中央管的干部,权力也不在中央组织部,我讲话也不灵。开二百人以上的会议要经过批准,因此我们不开大会,今天找这几个省和部,明天找那几个省和部,一年中开了十几个座谈会。第三,汪东兴同志公开干扰。实际上批判了我们两次:一次是1978年6月9日,汪东兴同志主持,由专案一办攻我们,说中组部不得为“六十一人”平反;一次是同年9月25日,在信访工作会议上。(摘引自高勇著《胡耀邦主政团中央》第156页)正是这次信访工作会议,胡耀邦针对“两个凡是”,提出了“两个不管”。
耀邦到中组部任职后,鉴于申诉信和上访人员日益增多,而有些人又不能正确对待,认真处理(为此,他还让《理论动态》撰写了一篇文章),他即向中央建议,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中央接受了耀邦的建议,决定召开这个会议,并让耀邦主持。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副主任负责会务。
信访工作会议于9月18日开始,10月5日结束。9月25日,胡耀邦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这次,他一改讲话只写个提纲的习惯,事前用很大功夫写了讲话稿。他在讲话中列举数字说明,落实干部政策,任务还很大。他批评了有些人对落实干部政策犹犹豫豫,怕这怕那,并指出,所以这样,有些人是有私心杂念,怕否定了自己。他告诉与会者,中央领导同志谈过,几个有关全国的大案问题,也要重新复查,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接着他说:“我的体会是,落实干部政策的根据是什么?是事实,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实践。判断对干部的定性和处理是否正确,根本的依据是事实。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总之,对待一切案件,都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这“两个不管”,体现了我们党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一贯方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实践标准,也是对“两个凡是”的彻底否定,大多数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拥护。可是,会议印发给与会者的耀邦讲话稿,却将“两个不管”删掉了。耀邦问那位副主任,为什么要删去这句话?回答是:这是汪副主席让删的。会议的《简报》借用某些思想不通的与会者的话,对耀邦的讲话进行批评指责。耀邦在上述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介绍了当时争论的情况:有的同志就公开问我,假使毛主席批的怎么办?我说,照样平。还有人说,“不管什么时候”,那么国民党的错案平不平?连国民党搞错的也平呀?我说,我们把国民党推翻了,就把它平掉了嘛。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平反冤假错案也势不可挡,影响全党全国的大案要案的平反也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且,问题的症结也越来越清楚。在这个时候提出“两个不管”,是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巨大的阻力和压力面前,“两个不管”虽遭到一些挫折,但耀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同“两个凡是”作斗争。他除了让中组部的《组工通讯》全文发表他的讲话,还要求《理论动态》撰写文章题为《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这篇文章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提出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依据耀邦的思路,文章从苏联肃反扩大化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以及后来的反斯大林过程中某些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到“文革”以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一些情况,来论述平反冤假错案的严重意义。这样论述问题是否妥当,当然可以进一步研究。但在当时,这样提出和论述问题,人们还是感到很有启发。
这篇文章在最后明确地说:“我们必须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是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对冤案、错案、假案进行平反昭雪。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案件,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搞的,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事实是最顽强的东西。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当时,中央工作会议正在召开,而且,正在热烈议论几个由毛泽东错定的大案件。耀邦将这一期《理论动态》发给与会者,得到普遍的赞扬,对会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起了促进作用。
1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后,新华社全文向全国转发。21日,北京的报纸(包括《光明日报》)和地方的报纸广泛转载,发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在他的回忆录《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中,有专论“特约评论员”的一篇。他在讲瞄准“两个凡是”的“重型炮弹”时,特举《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这一篇为例。他说:“此文反应强烈,对平反冤假错案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一文的公开发表,“两个不管”昭然天下,标志着“两个凡是”在这个问题上的禁锢,已经被推倒。来源:《学习时报》
下一页:彭老总冤情昭雪 胡耀邦改变历史
相关新闻
- · 查全性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始末
- · 改革开放30年:1984年商品经济暗潮汹涌 中国承包第一人问世
- · 改革开放30年:“放权让利”指导国企改革“老大难”
- · 改革开放30年:胡耀邦为个体户正名 自食其力很光彩
编辑:
李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