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生的八种身份
2008年04月23日 12:1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做同事:曾力荐陈寅恪

解说:"五四"运动以后,梁启超正式退出政坛回归学术,1925年,他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梁启超带着幼子从天津来到北京。

吴荔明(梁启超之外孙女):我们家那个房子外边就是清华的到南口那个火车道,所以经常火车从那儿过,所以我记得很清楚。我二舅也在清华,他说他有的时候写完黑板以后,就让我二舅上去给他擦黑板,这个我后来我也没有问别人。这是我妈妈老说这个事,二舅给他擦黑板。

解说: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yi)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0年代,清华开始声名远扬,其国学院竟将四位学贯中西的大家先后揽入怀中。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是梁启超的旧同事,1897年,梁启超在上海主持《时务报》的时候,王国维是报馆的一个小书记员,当时还没有资格和梁面对面说话呢。

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的陈寅恪是湖北巡抚陈宝箴的孙子,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正是受陈宝箴之邀前往长沙主持时务学堂的。

陈寅恪是位怪才,他在海外留学20年,潜心读书,却对学位淡然处之,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

陈寅恪入国学院是梁启超推荐的。

推荐时,清华校长曹云祥曾问梁启超:"陈先生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答:"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校长又问:"有没有著作?"

梁又答:"没有著作。"

曹校长为难起来:"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那怎么行呢?"

梁启超大怒,说:"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却没有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说完,扬长而去,最终曹校长竟然同意聘用陈寅恪,可见当时学者的魄力。

回归学术后,梁启超鼓励用西方的方法重新整理中国的文化遗产,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专家:我们的这个史学或者我们的这个国学,都是从梁启超那里最早开始的,就是新的这些

研究,凡是新的研究语言,我觉得你像康有为,你都可以说他是精学大师,是精学家。但是梁启超可能就不太好这样说,他已经脱离了传统那种精学研究的那种路数了,他很了不起的是因为这个人做纯学者时候还能够这个独树一帜,还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没有几个人说,从政客走到学者,一下还有还有很大影响力。

为老师:演讲像是表演

解说:梁启超的言行对当时的学生影响深远。著名文学家梁实秋早年在清华就读,他晚年还回忆得起听梁启超先生讲演的经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口张口大笑了。"

梁实秋最后感叹道:

"像先生这样,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主持人:1925年,孙中山去世,孙中山既是梁启超的老朋友也是他的老对手;辛亥革命后,两人虽然矛盾重重,但却以各自的方式捍卫着共和政体。20世纪的前30年,有人说是孙中山的时代,有人说是梁启超的时代,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属于他们两人的时代。这个时代即将过去。

成病人:愿替众生病

解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北京,享年五十九岁。他的离去敲响了一个时代结束的钟声。

专家:他的舞台,他的旧交,也都是基本上就是零散了,你看林长民死掉了,对不对。这个袁世凯早就没了,而且新崛起的那个这个国民党,也是一个新的。在国民党中也是新人,

这个物是人非了。

解说:不久,梁启超也身染重疾,他的小便中时常带血,但他仍然很乐观,在写给女儿的信里,他说:"只要小便时闭着眼睛不看,便什么事都没有,我觉得殊无理会之必要。"

小便带血,其实就是尿毒症。梁启超经常通宵达旦著书写作,生活没有规律,又烟酒不离手,手指都被熏黄。一年后,他病情加重,不得已,于1926年初住院检查。

他在医院写信说:"医生劝令多仰卧,不许用心,真闷煞人。"

20世纪20年代,西医初入中国,民众仍不信任。梁启超向来笃信科学,故极力推广西医。有人劝他服用中药,也有人劝他赴欧美就名医诊治,他都不以为然,坚持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

协和医院当时是中国最好的西医医院。梁启超一入院,就写信给孩子们:

我要你们知道我快活顽皮的样子,昨晚医生检查身体,说50岁以上的人体子如此结实,在中国是几乎看不见第二位的。"

但不幸的是,协和医院在梁启超身上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手术。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开刀要把有病的肾给割掉,结果是一个医疗事故,一个非常大的医疗事故,就是没有把有病的肾割掉,而把好的肾割掉了。

解说:对于协和的失误,梁家人表示愤怒,并希望能够通过法律予以解决。

报刊上也开始对协和进行攻击,梁启超赶忙于6月2日晨报副刊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详述了自己手朮经过,替协和辩解。

"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朮之前的确好了许多。"

著名医史学家程之范先生说:"梁启超主要是考虑到当时西医刚进中国,老百姓对西医还缺乏认识,如果这时对协和医院大加鞭笞,最終吃亏的恐怕是老百姓。"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他很相信西医,很主张要提倡西医,所以他曾经谈到这个事也就算了。

专家:我就宁可我牺牲我自己,我不能毁了它的名声。他们的心里是很真诚,我真是很佩服,真是很佩服,真是一种,就是一种那种大无畏。为了把这个火引进来,把我烧了就烧了。

解说:手术后,梁启超气血大亏,只能做消极治疗,以补养精气为主。这时,他也开始试服中药,医生禁止他一切工作,嘱咐万万不能劳气伤神。

下一页:  为弟子:与康“相逢一笑泯恩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敏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