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赴日欲联孙中山 遭康有为阻止
2008年04月21日 11: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回望梁启超》第二集

梁启超来到日本后,曾一度希望与孙中山的革命派联合,但遭到了老师康有为的阻止。美国之行也让梁启超感触颇多,相对于革命的道路,他认为,改良可能更适合中国的国情。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立宪成为大势所趋,清政府令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并暗中请身在日本的梁启超、杨度拟就了考察报告,革命党却实施恐怖袭击,百般阻挠立宪。梁启超在日本与革命派进行了“立宪与革命道路”的论战。论战中,梁启超不仅创造了一种介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新民体,而且启发了民智。民众开始意识到皇权的苍白,社会立权运动风起云涌。梁启超成为了中国世纪之交的新精神领袖。

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第一次大论战这次论战的主战场在美洲。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国外,从变法维新转向保皇。1899年7月,他们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随后在南洋、美洲、欧洲、澳洲等地设立了170多个分支机构,会众以数十万计。仅美洲就建立了78个分支机构,旧金山一地就有近万名会员,占当地华侨总人数的1/3强。各地保皇会都把创办报刊作为重要任务,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保皇派的主要骨干,几乎都投入了办报活动,仅美洲和南洋地区,保皇派就新办和控制了30多家华文报刊。保皇派的主要报刊有1899年5月创刊于新加坡的《天南新报》,1900年4月创刊于檀香山的《新中国报》(梁启超任主笔),1899年徐勤等人将1892年创刊于旧金山的《文兴报》改组为保皇派报纸,徐勤、梁启田等担任主编,欧榘甲也担任过编辑工作。此外,还有创刊于旧金山的《金港日报》,创刊于马尼拉的《益友新报》等。这些报刊都以歌颂清帝变政为宗旨,鼓吹要救出"舍位忘身而变法"的光绪皇帝,实行君主立宪,大张旗鼓地进行保皇和政治改良的宣传,维护清朝皇帝和封建君主制度。

此时的革命派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革命派向保皇派发起了反击,从而引发了革命派报刊与保皇派报刊之间的第一次大论战。

1903年10月,孙中山来到檀香山,将兴中会会员程蔚南创办的《隆记报》改组为兴中会在檀香山的机关报,更名为《檀山新报》。1904年1月,孙中山在《檀山新报》上发表了《驳保皇党报》、《敬告同乡书》两篇著名文章,驳斥了《新中国报》的保皇言论,《新中国报》撰文反击,从而开始了两派之间的大论战。孙中山在文章中力言"夫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划清了保皇与革命的界线,并论述了革命后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来源于《出版科学》2003年第一期)

梁启超在写作

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来源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百日维新:“死者”谭嗣同 “行者”梁启超

苏丹16岁难民女孩与命运的对阵

南京大屠杀发生11年后 中国人终于看到了正义

李惠堂:中国的世界球王

“燕子”色诱刺探情报 普京克格勃生涯揭密

《凤凰大视野》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4月21日—4月25日(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4月22日—4月26日(星期二至六)09:00-09:35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