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一个中国人更甚于一个美国人
2009年08月11日 11:14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司徒雷登跟蒋介石是互称宁波老乡

解说:曾纪芬参观完燕京大学之后,曾手书一副对联赠予司徒雷登,后由于战乱遗失。1948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又与曾纪芬的小女儿聂其纯联系,讨得曾纪芬的书法遗作中的一幅寿字作为纪念。如今,这幅寿字就悬挂在他的故居。

马鼎盛:与聂氏家族结缘的经历,让司徒感叹命运的奇妙。从名不见经传被排挤的小传教士,到登上历史舞台的教育家,司徒雷登在中国实现了“美国之梦”。他深知中国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距,他并没有西方的傲慢和文化优越感;倒是把重视和尊重中国文化融入到燕大,潜移默化了中国人对中美教育交流的认同,避免了中西文化教育的矛盾冲突。一般教会大学被中国爱国民主运动视为文化侵略,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对抗时,“他没有站在中国社会舆论与民众的对立面”,而是顺应“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潮流,调整办学宗旨,对燕京大学实行全方位的改革,以世俗化代替宗教化,以中国化代替西方化,司徒雷登为燕京大学逢凶化吉的最明智选择,也是教会大学中国化的必然。胡适赞扬司徒雷登是“教士来华办学史上永垂不朽的代表人物。”著名的传教史学家莱德理称司徒为“使美国的理想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典范”。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都是中华文化大道的基石之一。

马鼎盛:1933年,罗斯福总统向司徒雷登询问过中国情况。1946年5月,蒋介石伉俪在家中款待司徒雷登。宋美龄问他和马歇尔熟不熟?蒋介石积极建议他同马歇尔见面!马歇尔表示“久仰司徒雷登大名,欢迎立即移驾赐教。”老蒋一手促成他们会面,不过是希望司徒雷登能在马歇尔面前美言几句。作为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马歇尔1945年底来华调处国共纷争,1946年1月11日国共勉强签署了“停战协议”,全国内战一度平息,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国民党在东北大打出手,全面内战箭在弦上。国民党的军事优势让蒋介石以为“几个月能解决共产党”,所以马歇尔在调处中更多向国民党施加压力。蒋介石没想到司徒雷登会见马歇尔,却改变了亲国民党的魏德迈出任驻华大使,转而启用中国通司徒雷登。曾以宁波老乡、基督兄弟相称的老蒋和司徒,命运也随之改变。

马鼎盛:司徒雷登就任大使的夙愿是:“中国要强大,必须建国;要统一建国,必须民主。”可惜老蒋只要统一是不要民主。

解说:自称是半个美国人、半个中国人的司徒雷登,有着极高的语言天赋。除了母语英语,他还精通拉丁语和希腊文,后两种语言是西方语言中公认的古奥难懂。但真正助他在中国顺利开展工作的,还是他那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沈建中:那么他学的第一种语言就是中国杭州话。然后就是学会讲普通话,然后就是再讲一些中国的其他的方言。比如说宁波话,他们说据说他跟蒋介石讲话是用宁波话讲的。宁波官话,就是带普通话口音的宁波话讲的。蒋介石他是奉化人那,宁波地区啊。而且他跟蒋介石,是互称宁波老乡。

解说: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就任国民政府主席,此时的司徒因为燕大的成功也在北京小有名气。就是这一年,在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的介绍下,司徒雷登与蒋介石在南京相识。

沈建中:然后从此以后呢,两个人关系很好。我估计关系好的原因呢,有一个原因就是蒋和宋都是基督徒,宋子文也是基督徒,宋美龄也是基督徒。再一个就是他们说话可以没有任何语言障碍,他跟宋,宋子文也好,宋美龄也好,可以讲英文,跟蒋可以讲中国话,甚至就带宁波口音的中国话。没有语言障碍,而且当时司徒雷登对蒋介石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把蒋介石当做和孙中山一类的中国的一个领导人。

下一页:司徒雷登一边观察局势一边寻求和中共高层接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马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