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唱洪湖 经典传承的50年沉浮
2009年06月16日 18:16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秦德松:以前我们这个戏三个半小时,快四个小时的戏,现在砍到两个小时。就是当中的很多口语化的东西,或者是听的,现在人听的哈哈一笑的东西就去掉了。以前有很多,包括我那个刘闯的第一场,就是跟这个赤卫队要走了,他舍不得走,这时候离别家乡的时候有一段台词的,不过我每次开始我们演的时候还是有,演了几场以后呢我觉得也很不舒服,他讲的那个,你像一个没有文化的队长,然后把刀子,把家乡的土一抓,虽然很煽情,但是什么稻花香鱼米什么什么,反正讲的像诗一样的,又不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所以就把它删掉了很多口号性的东西也删掉了。

李祝华:更多的强调它的音乐部分,因为大家喜欢音乐,我们就让大家更加过瘾的去了解我们的音乐。特别像洪湖水这样的,那么就是在这个歌剧里面我们就四次出现了,就是独唱、领唱、合唱,就是反复出现。

秦德松:以前都是民乐,都是听都没听过什么大号长号小号,但是我们这次虽然是交响乐,但是有一些特色的这种民乐必须要在里面,板胡、唢呐、琵琶、二胡,这些特色的民乐一直是保留的,这也是洪湖当中的一个特色。

解说:久违了10年的《洪湖赤卫队》又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改版后的首演大获成功。老一辈的观众仍旧对它抱有特殊的情感。

卢向荣:我记得蛮清楚,我们1999年在保利和在那个北展演出的时候,有这样一位首长吧,已经瘫在那了,就坐着轮椅,看完了以后,他一个人老泪纵横,一个人在坐在底下大声的喊洪湖赤卫队万岁。那时候咱们中演公司操作也非常成功,这个剧目连演那么多场,然后最后我非常感动,记得最后的谢幕的最后一场演出的时候,他们打出了中国歌剧万岁,中国民族歌剧万岁。

解说:重排的歌剧为演员们带来了新的荣誉,而《洪湖赤卫队》曾经影响了新中国的一代人,无论哪个版本,他们也总能从歌声里找到共鸣。

卢向荣:我们知道我们这个歌剧现在他的欣赏层次他是四十岁以上的,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了解。所以有时候我们走进校园,我们就展演点剧目。我们大学生,很多对这个了解的不是很多,他特别的对文化抓得很紧,那么这些东西了很少,我们演完了,他们说这么好的剧目你们为什么不参加比赛啊,你为什么,他不知道中国这些五十多年前的一部戏,他觉得是我们才排练的一部戏。

解说:令演员们欣慰的是前来观看《洪湖赤卫队》的年轻观众,最终无一不被它优美的旋律和演员的真挚情感所打动。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部剧,刘丹丽还做起了制片人,筹拍电视剧。

刘丹丽: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洪湖,重听到洪湖水浪打浪,怎么把他们引进来,我当时就想我不但要做舞台的,我还要做一个电视歌剧,我要把歌剧搬到银屏上面。因为戏曲有京剧电视片什么的,黄梅戏电视剧,就是没有歌剧电视剧。我就想把这个戏用现代的拍摄手段再现到银屏上,让我们更多的年轻人坐在家里,就听妈妈说这是我们小时候听的歌,你来听一听,你来看一看。这是韩英阿姨怎么样,给他们先讲一段故事,让他们再来接近我们走进这种艺术殿堂。

深受着中国观众们的喜爱,《洪湖赤卫队》的演员们也倍感压力。即使已经演了几十年,也要把每场戏当做第一场认真对待。就在首演彩排的时候,院团廖经理接到了刘丹丽打来的电话,本想坚持上场的刘丹丽因为喉部急性炎症住进了医院,并被医生告知要休养一个月。面对突发的情况,刘丹丽希望可以通过药物尽快恢复,能够参加国家大剧院为期4天的公演。

刘丹丽:我非常希望就在歌剧厅、国家大剧院给首都人民展现一下,而且很多观众都是冲我来的,所以我就觉得特别特别的对不起他们。

解说:而此时此刻,身为韩英B角马娅琴必须立即从群众演员改装,代替刘丹丽进行晚上的首演。对于年轻的马娅琴,能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韩英是机会更是挑战。

周瑛琦:目前在中国一部原创歌剧能够演出上千场,特别是一首歌曲能够唱得无论是男女老少的观众都喜欢,《洪湖赤卫队》可谓是我们民族歌剧的典范之作。坐在观众席上,我们也试图找寻它得以传唱50年的魅力所在。然而就在为牢房里的母女落泪的时候,就在台下观众情不自禁的一起合唱洪湖水浪打浪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这个生命力正是这一代代台前幕后的热情坚韧的“赤卫队员”们所赋予的。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这里祝愿我们的中国民族歌剧一直传唱下去。

《大剧院·零距离》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日19:00

重播:周一11: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