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群像,而不是一个人。跟我一起守在机场有一大批伞兵,在后方叠伞包,27人进行空投活动。随时有可能飞机起飞一分一秒不能耽误。他们做事情是命令,行为本身又是那么感人。”
主持人:凤凰卫视记者去的地方不一样,带回来故事不一样。昨天陈晓楠回来给我们带来灾区儿童的故事,儿童在震后依然保证快乐的心态。但要想采访,必须让他们回想地震的时候感受,很悲伤。你采访过程中,履行你采访任务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抉择、矛盾的事情?
任韧:对,好几次忍不住泪水。作为新闻记者我要报道这些事情,但是我换位思考,我接受采访的时候,不得不一遍最痛的地方。怎么办?好几次采访的时候,灾民面带微笑,特别感谢媒体报道我们情况,谢谢你们帮助我们。进行深入交谈,你们家人情况、以后生活怎么样?问到这个时候,很多人泣不成声。我们没有办法说这些人痛楚,我必须停止。很多时候面临这样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我们必须站在一个稍微冷静的立场,记录这样的事件。当时我在石邡红白镇,我们拍摄一个民警在废墟挖掘,一对父女跟我们说,我们亲人在那里。她说我的丈夫就在那里,就在客厅,这个时候有个救援人员马上过来,投开生命仪听,消防员站起来,我马上冲上去问,现在有生命迹象吗?摇摇头,这个妇女说你们生命仪放在前面,他在后厅。当你看到他那种表情非常很难忍。
主持人:我在看到你报道,有一个采访士兵李少杰,亲人已经去世了,但是他还在救灾。这个套路我们经常听到,但是我看你报道中,这个士兵感觉很沉,脸上很冷峻、很淡然的表情,这个士兵回答非常冷峻,我能真正感觉到军人他的职责,他的责任之上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任韧:其实李少杰当时在石邡军区听到这个故事,我马上进去采访。你看到这个报道,是另外一个军人,他是后勤仓库的一个士兵。他的亲人其实也是在那次地震去世,今年刚刚19岁。这是他的故事,你说李少杰故事,其实我们特别遗憾,我们没有采访他本人。我们驱车到他救援地方,但是听说他已经带人当地磷矿救人,他很多亲人在这次地震失去了,而他家就在部队参与救援地方,他没有看望亲人。带部队最需要救灾,最有可能发生幸存者的地方进行活动,他的事迹非常感人,但是很可惜没有看到本人。你问我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群像,而不是一个人。跟我一起守在机场有一大批伞兵,在后方叠伞包,27人进行空投活动。随时有可能飞机起飞一分一秒不能耽误。他们做事情是命令,行为本身又是那么感人。
主持人:对,刚才节目开始之前,你跟我讲,跟军人待这么长时间,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在救援这一部分,在官兵这部分,你觉得让你和你之前参与报道不同在于什么地方?
任韧:分秒必争,是人命、是活下去分秒必争,这些军人和我们参与报道的救灾的军人,他们很冷峻,他们可能好几天没有办法洗澡,好好吃一顿饭,你知道在每个人心里涌动特别炽热的情感。尽管言语不到,报道中或多或少受到他们影响。我们平时那些小资的情绪,这些哀愁,在那个时候轻若鸿毛,那个时候每一个行动都是具体,都是高效去做,没有太多言语渲染和演示。我只是做这件事情,我做了就会救很多人。我在飞机车采访一个伞兵,我们一天在飞机工作十多个小时,我们不能停,停下来灾民挨饿、就会死去。
主持人:这些伞兵,这些士兵在我们普通人是群象的形象,你很幸运,你可以坐军用飞机到现场看到这个情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孙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