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视电台主持人、专栏作家和教书匠多种身份于一身的职业读书人梁文道,具有一股别样的踏实和倔劲。他做节目、编杂志、创办书院,宣传读书的好处;他读书,是为了求知,更是为了他的"观念普及工作"
斜背一个大包,包里收着一本英文版的列斐伏尔《韵律分析》,梁文道出现在上海繁华街头,却选择了这一地段最具书卷气的地方:季风书园。"我算是个职业读书人。如今做电视节目、写书话都与书相关,读书就更是一种职业化状态了。"
梁文道背负诸多身份:凤凰卫视特约观察员、香港数家电台的栏目主持、香港牛棚书院院长、多家报纸专栏作者、出版社合伙人……但他视为"志业"的,却是"职业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匆匆忙忙的上海三日,梁文道只睡了10个小时,每天却匀出一二小时阅读。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他每天固定读书四到五个小时--这位大忙人如今每周要为凤凰卫视录制《锵锵三人行》、《凤凰大视野》、《开卷八分钟》三档节目,写约十篇专栏,编辑出版杂志书籍,此外还有数不清的社会文化活动等着他。
在上海参加会议间隙,他熟稔地掏出烟丝,边走边卷起一根烟,对记者解释说:"我总是很疲倦,所以,总是要抽烟。"但采访凡涉及读书,他几乎来者不拒。就像他在港岛,有关读书的演讲活动哪怕听众再少,他也毫不介意,"我将自己定位为'买办',把高层知识分子的东西翻译出来给其他人。"
读书方面一向"老成"
"小学二三年级,长辈到家里见面,外公向我介绍,我就说:'久仰久仰!'他们看到我的书柜,觉得不错,我就说:'哪里哪里,您多指教。'"这是少年时的梁文道,一个老气横秋的孩子。老气横秋,"可能和读书有点关系",以至于从小就没人把他当小孩看。
和多数男孩小时候一样,梁文道也想做科学家,于是少儿科普书便成了他的入门读物。但梁文道的兴趣,很快转向历史和传记。"我有一个癖好,喜欢画地图。读到春秋战国,我很想知道春秋战国是什么样,当时不知道有历史地图这回事,就根据书里的描述,自己画。画出来之后,才发现历史地图和我所画的完全不一样。于是就很迷各种各样的地图,一边看地图,一边与书对照。"
确实,在读书方面,梁文道一向"老成"。1988年,读高三的梁文道已经先人一步,开始书评、书话写作,正式走上了他的"职业化读书"道路。"写稿要主动思维,你要主动吐一些内容出来。那会促使你养成一个习惯:主动读书、带着问题读书。我不会平白无故地翻开一本书被动地看,我一定会想:这本书主要想说什么、想怎样达到它想达到的目的?其中有脉络,读书就像掌握一棵树那样读。"
"'职业化读书'和休闲读书完全不同,书读得越多,就阅读得越快。"梁文道认为自己的"临界点"出现在大学毕业那年,此后,他能非常容易地进入图书的读者角色。"每一本书都假设了你是什么样的读者,我看一本书,很快就能知道它希望我是什么样的读者,然后进入那个角色。"一般看惯小说的人很难读懂理论,因为它们语言表述方法不同,在梁文道看来,这如同方言的不同腔调,"要摸懂那个腔。读多了,就会培养出这个能力。"
目前梁文道见诸报端的专栏文章中,书话、书评已不再是重头,社会评论成了梁文道涉足最多的领域。"但对我来说,写稿从来离不开书。谈论某个问题会需要那些方面的书。我大约知道我将来要写什么东西,就会留意这些书。我是职业化地、为了工作而读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陈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