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3月10日,香港的无线和亚视两家电视台同时播报了这样一条消息:在过去数日内,威尔斯亲王医院的7名医生、4名护士相继出现了发烧、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然而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在此后的短短一周之内,香港就有超过一百人感染了这种后来被命名为SARS的病毒。3月18日,香港出现了第一例本地感染及死亡的病例。
吴小莉:那段时间,是所有香港人经历过突如其来的打击,但是也显现出了香港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大家长,那时候您的心情是怎么渡过的?
董建华:这个是我做特首过程中最难过的一段时间,为什么呢?因为每天一个报告,多少人又感染了,多少人又死亡了,自己总是觉得这工作做得不好,因为我是家长,所以责任是最大的,我经常说对这个事情我很难过,总是觉得我自己是负上最大的责任,到今天我还会想起这种事情,觉得非常难过。
吴小莉:您那时候是不是也常常有时候会夜不成眠。
董建华:有,那个时候有。
SARS的袭击无疑让经受了金融风暴和地产泡沬破灭的香港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历了回归以来的这些波折与徘徊之后,董建华和香港政府也一直在思索和总结着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定位。
我们经过一个长的通缩的时间,那怎么样的能够走出来呢?怎么样的能够经济恢复呢?那个时候看到的就是内地的经济在起飞,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我们一定要将香港经济的发展重新定位,就是说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将香港以一个金融中心,我们国家的大都市,同国际的都会,在香港的大都会,怎么样地去为国家的快速发展用我们的服务业来支持,来贡献给国家,发展国家的经济,在这个同时,当然香港也可以收汇,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新的定位。
2003年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香港从Sars疫区的名单中正式除名。在仅仅一个多月后的7月28日,香港就向内地居民分批次地开放了“自由行”的旅程。
一年中,内地赴香港“自由行”的游客达到了200万人,为香港带来100多亿港币收入。而在2004年香港共接待的2180万游客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内地。
2004年1月,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正式实施。在很多经济界专家看来,这项协议的实施意味着内地将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向香港敞开更为广阔的市场。
吴小莉:您刚提到这是一连串的过程,其实背后是很深层次的思考,就是香港回归之后跟内地怎么样的一个融合,你说03年内地决定要开放自由行,你是那时候提出了要进一步融合的理念跟构想,而且2004年的(CPER)正式事实,是因为2001年曾经提出的这种类自由贸易区的概念,那时候您向中央提出的时候中央的反应是什么?这个(CPER)从幕后走向目前的经历又走过了什么?
董建华:其实中央对我们香港真是很支持的,我提出CPER(最紧密经济关系)这个安排之后,中央看到是对的,要走这个方向,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正在和美国、欧盟谈进入WTO的条件,谈判过程也非常复杂。
吴小莉:也很艰难。
董建华:非常艰难,所以不能够因为我们这个安排影响到谈判的过程,所以就等这个谈判完了,我们再开始谈。2002年的12月份,完成我国加入WTO签字,在2003年3月份,我到北京去的时候,都已经确定了,说可以做了,我记得是2003年的6月29号,30号总理在香港签字的。
因为CEPA的实施,在2004年一年中以零关税进入内地的香港产品总值约达11亿港元,有600多家香港企业获准进入了内地的服务市场。
而在经济方面走向复苏的同时,董建华在第二届特首任期内所大力推行的另一项改革:高官问责制,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行政效力。在它的作用下,制约港府施政能力的旧有公务员用人机制将彻底改变。
吴小莉:其实您为香港留下了很多的建制,非常重要的建制,比如说“高官问责制”,那时候建立“高官问责制”是不是也希望建立一个长治久安问责的一个制度?
董建华:对,有这样的考虑,香港回归了,香港的市民对政府的要求,对政府的期望高了很多,我们一定要高官负上政治的责任,让他更好地去发挥他应做的工作,因为任何新的变化,大家都会觉得不习惯,至少有些人觉得不习惯,但是任何大的改变,都需要时间去做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好的,现在还一直在完善当中,这种制度改变,假如在三五年里边可以完善很好的话,真是不错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