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及管理具国际视野的全球化团队?
人才对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人才的国际化对国际化的企业而言更是显而易见的优势。
凤凰卫视地处香港,聚集了来自两岸三地及海外的电视人,荟萃于此的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海外的主持人、评论员、采编人员、技术人员乃至管理层成员,再加上遍及大中华地区和全球五大洲49个记者站的海内外制作团队,凤凰的员工集合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华语电视精英,构成富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化团队。
经组略统计,在凤凰香港总部,60%的人来自香港, 30%来自大陆, 10%来自台湾和海外(以教育背景为准)。人员分工主要是以台湾人和大陆人为主的主播,以香港人为主的技术人员,以海外人员和香港人为主的采编队伍,以及以大陆人和香港人为主的管理层成员。而在凤凰总部统一管理下的各地记者站,则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国际化视野、大中华定位以及本地化特色,为全球华人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个人观念及成长经历,在这里融合交汇,相互包容,也相互激励,以各有特色的地方团队连接成凤凰的全球人才网络。
凤凰卫视缺乏资源优势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员工必须成为一专多能、样样精通的“多面手”,他们不仅擅于适应,更勇于尝试,乐于学习,敢于挑战自身的极限。
凤凰对记者和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是至少掌握两种语言,首先是中文和英文;凤凰的首席记者和当家主持人都是采编写的全才,从节目策划设计到制作播出,进行深度参与。
2001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凤凰的“战地玫瑰”闾丘露薇是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她又是首位进入巴格达采访的华人女记者。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一次外访中亲自向闾丘表示慰问,并且赠言「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继闾丘之后,凤凰又涌现出一批战地记者,他们身怀多种特长(如外语、摄影、剪接、传输),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奔赴突发事件现场。
凤凰有一档言论节目《时事辩论会》,是我本人的创意,前前后后有过四位主持人,全都是凤凰中高层管理人员;凤凰驻埃及记者站20来岁的女孩子温爽,曾身兼采访、摄影、技术数职,只身一人登上清一色男性船员的难民船,赴前线报导以黎战事;还有蔚为奇观的“白发一族”──凤凰的时事评论员,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在其它机构多半已届退休,凤凰给了他们一次再就业机会和一个最新展示平台,结果,他们成了各具特色、“老树发新枝”的电视明星。这样的例子,在凤凰不胜枚举。“不断创新,超越自己”不仅是凤凰的企业文化,也成为凤凰人的常态。
我常常对员工们说,凤凰的事业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如履薄冰。危机意识激发着凤凰员工的斗志,也最大化地挖掘出他们自身的潜能。凤凰遍布全球的数十个记者站,很多都只有一两个常驻人员,但就是这一两个精英,熟悉当地环境,掌握当地人脉,精通十八般武艺,往往做到西方媒体难以想象的事情。
别斯兰人质危机时,在莫斯科的诸多华文媒体均因交通问题无法赶到当地,凤凰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卢宇光接到消息,立即买黑市票搭上一班飞机,又身背几十公斤的摄像设备,步行十几公里,赶到人质事件现场,凤凰成了到达现场唯一的华文媒体;而兵强马壮、设备精良的BBC、CNN摄制队却因为当地政府封路,不准车辆进入,被甩在了卢宇光的后面。
凤凰鼓励员工成名,激励员工成才,在理念上认同,在感情上融合,在团队中协作,为员工开辟尽显潜能的天地,给员工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你不能发更多的奖金(当然奖金还是要发),就给他更多的掌声,更多的鼓励。
在凤凰的节目宣传片中,有这样一句宣传词──追求决定高度,高度决定风范。凤凰的理念与使命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凤凰赖以生存的大时代与政治经济大环境将我们提升到国际媒体竞争的共同平台。从战术上,或许我们不是每一次都精确地知道下一步究竟是什么;然而,从战略上,从不断的摸索与前行中历练出来的视野与识见,往往令我们豁然开朗,最终让我们得以融入时代潮流,成就“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事业。(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