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大宁: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的真实生活
2010年03月19日 14:3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湛蓝的天空下,一排印有UN标志的装甲车、运兵车和指挥车整齐地排列在教学楼前的广场,醒目的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迎风飘扬。这里是位于河北廊坊西郊的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每一个走出国门奔赴任务区投身于维和事业的战士,出征前都必须在这里接受为期四个月的全面训练。

作为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张大宁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现在,他又再次回到这里。只不过,这一次,他是到这儿回顾温习的,记忆中队友们的工作点滴,内心里队友们的生活表情,他一一讲述给大家听。

在海地总统府门前警戒

不畏牺牲的无私奉献主义

2010年1月12日,这是一个让张大宁刻骨铭心的日子。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他的战友--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地震的消息传回国内时,所有人的都牵挂着远在海地执行任务的维和警察们的安危。张大宁说,从电视里知道地震消息的那一刻,他脑子里立马闪现的就是,“我们在那的一百多位维和队员怎么样了?”然后,他便开始不停地打电话,拨往海地,打给公安局,但都没有消息。

战友遇难的消息确认后,张大宁说他真是“心如刀割”。那都是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兄弟姐妹啊!那个敬业、能干又非常有亲和力的李钦政委,没想到与他在海地的换防,竟然成了永别。在迎接8位烈士回家时,张大宁和其他战友们就站在广场,看着运送灵柩的车队慢慢经过,大家的泪水止也止不住。

现在再提及这8名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张大宁的神色依然凝重而忧伤。他说,从挑选到培训再到派驻海地工作,我们的队员都是精益求精的,他们都是最优秀的维和战士。

在进行巷道搜捕

万里挑一的专业激情主义

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驻海地维和警察的选拨,绝对不为过。张大宁介绍说,挑选的标准,严格得近乎苛刻。首先要过的是身体关和语言关,参加公安工作5年以上、年龄在25周岁以上、具备2年以上的驾龄等,而这也只是最基本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平时工作表现良好,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以及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如此高起点的“基础考核”通过后,才可进入下一个环节:进入维和中心接受培训。适应军事化管理、出早操、自卫哨、晚点名、查铺查哨、评比内务卫生,外语、维和业务、武器运用和射击、汽车驾驶、通讯、识图、防雷、急救、安全、野外生存技能,还有为适应高危任务区各种复杂情况的多项仿真模拟演习。如果这些充分考验每位队员才智、素质、能力和耐力的培训都能出色完成的话,就算是离过关又近了一步。

培训结束,距离成为一名真正的维和警察就剩下一步,但又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接受联合国的甄选考试,内容包括驾驶、射击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这项被誉为“突然死亡淘汰法”的考试,只要有一门不及格,就立刻被淘汰出局。

“中国驻海地的维和警察,都是经过上述磨练一层层选拔出来的,所以可想而知,咱派出去的都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员,都是饱含着专业激情投身于维和事业的。”张大宁自豪地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