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华人媒体发展趋势中的三个关键词
2006年12月14日 15:06新加坡《联合早报》

我想讲一件有关中国的事情,但其实它对所有的华人,特别是华人传媒都有着值得思考的地方。

2006年9月,美国《新闻周刊》刊发了一篇文章《中国的形象矛盾与潜在危险》。文章说,中国学者提出了“和平崛起”的理念。但是这个词在如何翻译成英文的问题上就遇到了矛盾,如果翻译成“rise”(意为:升起, 发源, 起义, 高耸, 增长, 上升, 复活),那么就会有暗含中国侵略性太强的意思;如果翻译成“emergence”(意为:浮现, 露出, (植物)突出体, 出现),则又会失去强大所造成变化的重要意义。从象形文字的意义上讲,“崛”字就像一座山,正在升起,犹如地震一般,但是和平地震肯定不符合中国人的想法。

《新闻周刊》这篇报道认为,“中国崛起”这个口号已经出现十几年了,当这个名字加上“和平”二字时,国际社会不仅没有放宽心,反而更紧张了。

《新闻周刊》的报道说:就是没人知道20年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中国大概是当前国际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令人畏惧的。改变这一令人可畏的情况,可能将是中国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

《新闻周刊》的文章实际上也向华人传媒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世界了解真正的华人世界,如何有效地改善华人的对外形象?如何在没有有效话语权的情况下,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

我想,我们华人媒体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形象,然后再着手改变国家的形象。

至今,华人媒体在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上,仍然不能成为主动者。在那些重大的、突发的国际事件中,许多华人媒体成了西方媒体的转述者、转载者或评论者,没有那种直击现场的魅力,没有那种置身战火的震撼,没有那种一下子抓住人心的力量。因此,容易成为他人忽略的对象,可信度大打折扣,更无法承担改善华人传媒形象和中国形象的大任。《中国2004语录》一书曾收录了我的一句话“争夺话语权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前提”,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作者: 刘长乐   编辑: 娅娜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