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著名导演讲述华语电影的兴衰起伏
2010年04月12日 16:4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第一次当导演,李行的电影就受到追捧,虽然在台湾,他始终被看作,是不会说台湾话的外省人,但是大热了很多年的台语喜剧片,却是从他而起。一举成名后,李行终于可以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和他一样背井离乡,来到台湾的外省人,

李行:当时蒋老“总统”他到台湾来,国庆文告,元旦文告,他都是讲,明年的今天我要回到南京,我要回到北平,头两年声音很大,慢慢地越看越没有希望,这声音就越来越小,所以人心非常地绝望、悲观、灰色,我就是在摄影棚里,搭了这么一个,规章建筑的房子,写了一群人,里边也有本省人住在里头,都非常地守望相助,彼此照顾自己,你有事情我来帮忙,我有事情你来帮忙,你饿了,我家里拿饭给你吃。

李行的《街头巷尾》开启了台湾影坛的健康写实风

解说:一部《街头巷尾》,道尽离家人的酸甜苦辣,在大迁徙的年代引起共鸣,电影上映后,李行被中影公司看中,先后拍摄《蚵女》和《养鸭人家》,并由此开启了台湾影坛延续多年的健康写实风。

李行:什么叫健康写实,真实生活。写实就不健康,黑暗光明都应该拍嘛,但是当时的人心苦闷,觉得没有明天,灰色、悲观、绝望,所以他这个片子出来以后,它就是要鼓舞人心,让你们不要失望,不要悲观,将来,还有美好的将来,只要你们肯努力。

李行:“中央电影公司”,它是国民党的,它就是要为它的执政党的施政的成功,做宣传宣导,但是它不是注入式的宣导,它是要经过包装的。

解说:1965年,李行凭借《养鸭人家》,夺得第三届金马奖最佳导演,迎来人生第一个高峰,而整个台湾,不但本土制作风生水起,同文同种的香港电影,也长驱直入,此时的台湾,电影进入第一次繁荣。

侯孝贤(台湾电影导演):当时的娱乐,基本上电影是很重要的,我住的地方叫凤山,有三家戏院,只要换片我就进去,那以前你也知道没钱,不然就是用假票,做假票,不然就是爬墙,剪铁丝网进去,国泰(公司)邵氏(公司),楚原,古龙,那些电影在台湾是不得了的,姜大卫,然后狄龙,都是香港邵氏,香港国泰的电影过去,《星星月亮太阳》,我小时候是看这种电影长大的。

解说:1971年,李行取材中国古代寓言,拍摄电影《秋决》。这部寄托了李行,对中国传统伦理反思的电影,在第二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也是华语电影,第一次向奥斯卡发起进军,

朱延平(台湾电影导演):《秋决》我到现在,那个对白我都记得,欧威知道他奶奶死的时候,用那个大的枷锁打自己,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为什么从小不好好教我,我恨你为什么,哇,好感动那个戏。

解说:在这样的繁荣与狂欢中,又一代年轻人,拥抱了他们的电影梦,当时已高中毕业的侯孝贤,正在服兵役,然而一部电影,改写了他人生道路。

侯孝贤(台湾电影导演):《十字路口》是一个英国片,服兵役基本上是一个成人仪式一样的,所以我就会在,我的宪兵日记就写,我以后准备花十年的时间,进入电影行业,那时候对电影完全不知道。

解说:而在香港,一味迎合观众的商业运作,也使电影出现质化的尴尬,1969年,不满20岁的徐克来到了美国,3年后,已硕士毕业的许鞍华,也背起行囊远赴英伦,华语电影,正在酝酿一次美丽的绽放。

80年代 中国第五代导演开始了中国电影新的旅程

梁文道:我还记得在1985年1986年左右,我在香港第一次接触到,所谓大陆第五代导演的时候,那种震撼人心的场面,整个电影院在看到银幕上的,漫天的黄沙,或者非常鲜红的太阳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太惊讶了,并不是说以前的像谢晋导演,他们这些大导演拍得不好,而是这批第五代导演带来一种太过新锐的刺激,明显看得出来,他们跟以前的,中国电影好像告别了,带来了很多前所未见的,新的技法和构图的方式,还有叙述的方式,以及一种特殊的人文精神,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第五代导演第一次,被全世界认识,开始了中国电影新的旅程。

解说:1985年4月《黄土地》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引起轰动,影片放映后的导演见面会,过了午夜才不得不散去,消息传回北京,尚名不见经传的《黄土地》,以及它的导演陈凯歌,摄影张艺谋,开始引起人们注意。

许鞍华(香港电影导演):像一个炸弹这样子,在香港电影界里头,就是很轰动的,我们觉得非常非常感人,非常非常好看。

解说:1988年2月23日,注定要为华语电影翻开新一页的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进入最后的评审阶段。

张艺谋: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也不知道规矩,那一天人家评奖会出结果,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在家等吧,不知道,跟着几个留学生,悄悄拿了点西德马克,就跑到东德去了,一马克换十马克,然后在东德就是大吃大喝,花天酒地的,要把这个钱花完,然后一直到深夜才从东德回来,那时候也没手机,什么也没有,翻译疯了似的找我们,我自己完全不知道,我不知道今天会出什么结果,所以你看就是那样子,就很无知了,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快晚上11,12点,翻译就告诉我们,我们得了金熊奖。当然接着就是兴奋嘛,那个留学生嘛,当地的留学生很兴奋,说这个是个大奖啊,,中国电影从来没有啊,说我们年年接团,年年来接团,咱们都是陪着的,这一回厉害了,他们一直在那儿很兴奋,我当然很高兴,但其实我完全没有意识到那个奖,与我自己的历史意义,它其实就好像,就是把你推上了一个平台。

解说:这部进入国际视野,让西方人刮目相看的中国电影,为张艺谋的事业,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连带打响了,一个如今已经找不到出处的名称,“中国第五代导演”,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后,谢飞、吴天明等,文革以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导演,就被称作第四代导演。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