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兴:“银元之战”与今日“房价之战”
2009年01月21日 10:58搜房网 】 【打印

经济复兴的致命一击:米棉之战


1949上海:捡拾散米的人

“银元之战”结束以后,投机资本家并不甘心认输。一些投机商人又进行粮食、棉纱等投机倒把活动。他们囤积物资,哄抬物价,全国物价成倍上涨。1949年上海米价6至7月上涨4倍,10月至11月又上涨3倍。国民党特务说:“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为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稳定物价,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部署,从各地调运大量粮食、棉纱等物资。从东北等全国各地调运大量粮食、棉花、棉纱、布匹。经过周密布置和准备之后,选择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于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投机资本家错误判断形势,认定物价还会上涨,不惜高利拆借巨款,继续吃进,但最终不敌实力雄厚的国营公司。国营公司敞开抛售后逐步降价,这时,政府收紧银根、征收税款。这“一抛一收”,使得投机资本家资金周转失灵。26日,市场物价立即下降。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跌30%至40%。投机商人哄抬物价的阴谋破产。他们竞相抛售存货,但市场已经饱和,越抛,物价越跌。结果,不仅所囤积的货物亏本,而且还要付出很高的利息,许多投机商因亏损过多,不得不宣布破产,许多私人钱庄因借给投机商人的款项无法收回,亦宣告倒闭。这就是解放初期著名的“米棉之战”。从此,投机商人一蹶不振。“米棉之战”对平定物价的斗争作用很大,毛泽东认为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初,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新政权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对当前“房价之战”的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且当时的环境和现在也大不一样了。但是,这两个“战役”积累的历史经验仍值得我们吸取、借鉴。建国初期,国家之所以下决心打“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就是因为开国者们意识到这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同样,房价飙升也危及到了“衣食住行”中的“住”这一国计民生。汽车可以不买,旅游可以不去,金银珠宝可以不戴,甚至平板电视我可以不看,……但是,不能没有住房。

住房、教育、医疗,这是压在国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现在,政府对教育和医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义务教育的“一费制”、医疗系统的打击商业回扣等等,逐渐显现成效。但是,现在,房地产乱象丛生,政府一再“调控”,都不管用,结果都成了“空调”,每一次调控过程伴随的总是房价的又一次飙升。治乱世用重典,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政府应该旗帜鲜明地平抑房价。要认识到平抑房价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之所以对平抑物价决心很大,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平抑物价对赢得民心、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刚刚经历过国共内战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亲眼看到一个貌似强大的“国民政府”是如何被一群小米加步枪的泥腿子推翻的,他们深知:民心可畏、民心可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在,改革开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而这又是重要的矛盾突显期。我们的改革和各项建设需要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此党和政府适时提出要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但是,如果任凭广大市民成天在开发商的卵翼之下惶恐不安“望房兴叹”;如果任凭“房奴”和“准房奴”们在开发商和银行的盘剥之下苟延残喘而怨声载道;如果任凭开发商们操控房价、某些不良媒体助纣为虐,——那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

所以,政府应该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上下一心,打赢这场“房价之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有人说:“如果买不起住房,就成为无根的人,不稳定的人,就容易觉得社会不公,没有受到善待,时时有危机感,进而滋生现代流民心态。的确,如果一个城市中的多数人都被一套住房压垮,这实在不是一件可以等闲视之的事情。如此混乱的社会舞台上,和谐之曲焉能奏响?”诚哉斯言!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