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对“西安事变”如何自我评价?何以一直未回大陆?
2008年04月29日 10:26 】 【打印
相关标签: [蒋介石] [宋美龄] [张学良]

西安事变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欢迎,图为游行一角

西安事变:张学良救了蒋介石

"9·18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军将士离家别井。剿共、内战,东北军在内耗中损兵折将,国力更深受损害。张学良深感痛心,慨然赋诗:"极目长城东眺望,山河依旧主人非。"他意识到:这么打下去,日本人会更猖狂,只有联俄联共才能打回老家,收复国土。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战,布置"剿共"计划。张学良苦苦陈情,请蒋介石停止内战。蒋介石却大发雷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我叫你去死,你就得去死!"

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抵西安,准备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批军政要员也来了。其间,张学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声泪俱下,据理力争。蒋介石却拍案大叫:"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能变!"张学良哭谏无效,又请西北军司令杨虎城再去劝说,结果仍是白费口舌。此刻,张学良、杨虎城已痛切感到,除了发动兵谏,别无他路可走。

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嘱其在《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的"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而代之的消息。

张学良、杨虎城获悉《大公报》将发表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时,知道蒋介石要对他们采取行动了。蒋介石表面上是要打共产党,实际是一箭双雕,顺势收拾东北军和西北军。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行紧急密商,决定先下手为强,于12月12日凌晨4时,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确定的时间一到,张学良的部队在临潼抓捕蒋介石。与此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也在西安行动。住在西安招待所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军政大员均被杨虎城的部队拘禁,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也在其中。蒋介石的这封密嘱也一举查获。

"拥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的张学良、杨虎城救了蒋介石。假如历史真的按照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走下去,不管对蒋介石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后果都不堪设想。"西安事变"使蒋介石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避免了沦为东方慕尼黑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讲,恰恰是张学良、杨虎城挽救了蒋介石。

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同国家、不同政治派别,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利益集团也作出了不同的反应,顿时呈现出极其紧张而错综复杂的局面。

西安事变后的一次干部会上,张学良曾非常郑重地对到会人员说:"我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扣留蒋介石?主要是为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假如我们拖延不决,不尽快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将会出现比今天更大的内乱。那我张学良真是万世不赦的罪人。我一定自杀,以谢国人!"为了国家、民族,张学良已把个人生死毁誉置于度外。

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身着平时极少穿着的戎装,威武严肃地来到下属们的住处,声音平和地对大家说:"我要伴送蒋介石回南京,有宋子文、宋美龄和端纳作保,没问题,三天就回来。"大家听了都很惊讶,都劝他不要去。张学良主意已定,坚决不听,还很侠义地说:"好汉做事好汉当。"

(来源于南方日报)

凤凰大视野

张学良: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

    导读:面对日寇的入侵,东北地方当局实行了不抵抗主义。这种做法立即受到国人的指责和痛骂,张学良也因此被骂为“不抵抗将军”。但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下令不抵抗,张是代人受过的说法。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点击全文]

    《凤凰大视野》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4月28日—5月2日(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4月29日—4月3日(周二至周六)09:00-09:35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