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适逢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诞辰145周年纪念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三份遗书,一是处理家事的遗嘱;一是政治遗嘱,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总理遗嘱”;还有一份就是致苏联的遗嘱,表示国民党愿长久与苏维埃共和国相提携合作。[网友评论]

孙中山的家事遗嘱

家事遗嘱:所有家产 交付爱妻宋庆龄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中山临终前,特地把何香凝喊来,把宋庆龄托嘱给她,并千叮咛万嘱咐地交待: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立时表示:“先生,我亲近先生20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此时,宋庆龄在旁悲声欲绝。孙中山含泪望着何香凝,握着她的手说:“那么,我很感谢你。” [详细]

孙中山的政治遗嘱

孙中山的政治遗嘱

政治遗嘱: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详细]

孙中山先生致苏联遗书

孙中山先生致苏联遗书

致苏联遗书:愿中苏携手并进 以获革命胜利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孙中山北上 病死他乡
  • 腾飞中国:孙中山的最后岁月
  • 日本人为何纪念孙中山?
  • 珍贵历史录音:孙中山诠释三民主义

孙中山弥留之际留下三份遗嘱

3月12日,凌晨一点,孙中山已经说不出话来,4点30分,他忽然呼唤了一声"Darling”,6时30分,又呼唤一声“精卫”,9点30分,一代伟人魂归天国。孙中山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三份遗书。[详细]

谁第一个在孙中山遗嘱上签字?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预感到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便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份遗嘱上签字,并按照孙中山的意愿,张静江首先签字。[详细]

孙中山一生有过三次婚姻

孙中山逝世前后的宋庆龄:从幕后走到台前

英年逝夫,当时宋庆龄还只有32岁。这无疑对庆龄是个莫大的打击。在悲痛延续很长时间后,宋庆龄终于理智清醒地面对现实,继续先生的遗志,把自己“奉为”先生形象的化身,一言一行代表先生,重新塑造先生在国民中之形象。 [详细]

孙中山儿子孙科:爱读书的国民党高官

孙中山儿子孙科:爱读书的国民党高官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惟一的儿子,其母为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卢慕贞。1928年至1949年,孙科历任国民政府委员、铁道部长、考试院长、立法院长、行政院长以及国民政府副主席等职。1949年3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后,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73年9月病逝于台北。[详细]

孙中山长女孙娫 :自幼好学 红颜薄命

孙中山长女孙娫 :自幼好学 红颜薄命

1931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准备在孙中山家乡修建孙家坟场,孙娫遗骸才从澳门迁回故乡,葬在孙家祖墓翠亨村附近的谭家山坡,墓碑上刻有“显十九世祖妣孙之墓”几个字,其墓至今完好无损。人们难以想像到,在这个朴素无华、普普通通的墓里,竟长眠着一代伟人的女儿。[详细]

孙中山长孙孙治平:时刻惦记着祖父

孙中山长孙孙治平:时刻惦记着祖父

令孙治平先生记忆犹新的是祖父人生弥留之际的情景。当祖父病重期间,孙治平在父亲的带领下北上去探望他。据孙治平先生回忆说,那时祖父已病重住进了协和医院,医生给他动手术,打开胸腔一看,他的肝已经变成黑灰色,已是肝癌的晚期,医生就立即将他的胸腔缝合起来。[详细]

孙中山对其后代影响

孙中山之子孙科:父亲的追随者

孙科早年受父亲孙中山的影响,就投身到反对腐败的满清专制政权的革命中,协助父亲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在留学美国期间,孙科还担任了留美学生会会长,亲自带领留美的一批同学们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联络华侨,号召他们开展募捐活动。在此同时,孙科还担任同盟会驻美洲总支部长林森的英文秘书和粤语翻译。 [详细]

孙中山三孙女孙穗芳:为祖父皈依佛门

孙穗芳在孙中山先生的四个孙女中排行第三。孙穗芳的童年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不堪回首。在她儿时的记忆中,父母为了她的抚养费时常发生纠葛。孙穗芳女士之所以皈依佛门,用她自己的话说:“不单是婚姻不如意,才使我信佛的。而是如何保存弘扬祖父的思想,保存中华文化而深入佛门的。”如今已过花甲的孙穗芳常对人说,她希望自己成为祖父思想的实践者,在海内外做更多的善事。[详细]

孙中山四孙女孙穗芬:中美贸易的“红娘”

孙穗芬是孙中山先生最小的一个孙女,是孙科与二夫人蓝妮所生。母亲蓝妮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交际场上的名人,曾以美貌使众多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拜倒在她的脚下。孙穗芬1938年8月6日在上海出生,自她降临人世之时,就成为这个富有而又充满着爱的大家庭中的每一个长辈的掌上明珠,更是深受外公、外婆及全家人的呵护。孙穗芬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教会办的圣心幼儿园和圣心学校读书。[详细]

孙中山政治遗嘱中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孙中山政治遗嘱要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这是孙中山想看到的结果。所以,他在遗嘱中嘱咐国民党人,“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孙中山的政治遗嘱实质上是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再次重申,然而,却没有得到国民党人的坚决贯彻,反而他们走了相反之路。

国民党制造内乱

国民党制造内乱

孙中山逝世以后,在五卅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可靠的后方基地。而此时,国民党右翼势力开始逐渐占据上风,压制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1925年8月25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被刺杀,这是对国共合作事业的一个重大打击。[详细]

国民党实行亲帝国主义政策

国民党以苏联为敌

孙中山在遗嘱中写到:“需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而且殷切希望国民党和苏联合作,争取中国的前途与希望。但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却一度实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更是严重依赖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打击共产党和民主人士。[详细]

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

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

“革命力量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孙中山在他的晚年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在遗嘱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 蒋介石政府和国民党没有去唤醒民众,他们把民众看做是自己的财富来源,对待他们向对待牛马一样的对待,致使国民党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它的失败也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详细]

孙中山遗嘱后续

马英九:我每周都要读一遍孙中山遗嘱

马英九在“辛亥革命百年回顾”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他每个礼拜都要读一遍孙中山遗嘱,对于孙中山的遗嘱内容及其用意,大概全台湾他最熟了。

马英九表示,自己经常想历史有时很巧妙,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8年后建民国,他最后遗言说要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是在死后18年达到,18在台湾也很敏感,但有趣的是,历史上许多事件证明:“事在人为,有志竟成”。[详细]

墙壁内发现孙中山画像遗嘱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前夕,文物部门在对修水县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渣津镇万寿宫进行维修时,在墙壁内发现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对联以及《总理遗嘱》。据文物人员介绍,此次发现孙中山先生画像、对联和总理遗嘱,在江西尚属首次。

墙内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题画于墙壁上的?[详细]

孙中山遗嘱纪念章背后有何故事?

袁建华今年79岁,平时喜欢在古玩市场“淘宝”,他说这枚孙中山纪念章是无意间从一个小地摊上淘来的。“当时我也不知这到底是个啥东西,但看到上面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像,觉得不太多见,于是买来收藏了起来。”

文化界有关人士表示,孙中山遗嘱纪念章见证了广大民众对孙中山先生的尊崇与缅怀,“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难得的珍贵文物”。[详细]

国民党政权“以俄为师”

国民党政权“以俄为师”

国民党政权“以俄为师”

苏联政体某些因素能移植国民党政权,从根本上来说,有赖于孙中山“以俄为师”的指导思想与决策。而移植的途径,概括起来无外乎是两条,即“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

国民党从苏联请来了大批优秀政治家和军人,在国民党及南方国民政府和军队中充当顾问或“国际代表”——就是他们,以苏联模式为蓝本,改造和重新构建了国民党的政治体制。[详细]

国民党政要苏联考察 模仿苏联体制

国民党政要苏联考察 模仿苏联体制

国民党政要苏联考察 模仿苏联体制

俄国十月革命不仅极大影响了许多后来成为中共早期党员的左翼知识分子,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些军人和政客的思想和观念,从而产生强烈向苏联学习的愿望。

1923年9月2日,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在苏联历时3个月的访问,主要是考察苏联党务和军事,并请求共同商讨中国作战方案及请求苏方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练中国军队等。[详细]

国民党的政治体制内部没有权力制衡

国民党的政治体制内部没有权力制衡

与苏联一样 国民党的政治体制内部没有权力制衡

因为国民党政治体制实行的是党治国家,国民政府的根本法及方针政策由国民党制定,国民政府的主要官员包括主席、副主席等由党产生并对党负责,而国民党内实行的又是中央集权和领袖独裁。

所以,国民党政权内部与苏联一样,一切统一于党,统一于中央,统一于领袖,没有也不需要权力制衡。它不像西方现代宪政体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而是合三权为一体。[详细]

军队党代表制——货真价实的苏联模式

早在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就在苏联顾问和中共党员的努力下,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团基层组织,形成苏式政工体制。实际上这也是蒋介石于1924年5月正式就任黄埔军校校长后逐步实现的,从此,“军校办校的形式、制度、人事组织等,都是苏联式的”。[详细]

中央政治委员会——俄共政治局的翻版

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其职能与俄共政治局基本相似。中政会形式上是由孙中山倡议并于1924年7月组织起来的。中政会第一次会议就决定组成军事委员会,这说明从一开始它就拥有决定重大行政及其人事问题的权力,基本定下了党政不分、以党治国的方针和基调。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成立国防最高会议代行中政会的职责,1939年1月又改组为国防最高委员会,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其性质与中政会相似,它的常务委员会相当于“战时内阁”,党政军三方面都受其指挥,不受法律约束。[详细]

相关专题

智富传奇-凤凰专访香港四大富豪

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

版权说明

凤凰网 卫视频道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王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