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世界滨海城市 看各国海洋构想建筑奇迹
2009年08月31日 10:0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1933年,意大利作家马拉帕特被法西斯流放到了那不勒斯的卡普里岛,十多年后,他在岛上为世人留下了一首永恒的海洋诗歌。马拉帕特别墅(VillaMalaparte),这座红色的建筑就像是他刻在石头上的灵魂,永远地在小岛尽头聆听地中海的涛声。有人说“它的壁炉和外墙窗户合二为一,海上的渔船常常把壁炉的火光当成航标灯”。

解说:由此,通透的玻璃外墙,成为海边建筑不可或缺的要素。尽可能的将向海面的玻璃放大,以便最大限度的摄取海景,也成为建筑师们的默契计。除此以外,能够遮掩强烈日光的宽大挑檐、能够铺设更多观景设施的大型露台或长阳台,也是设计师们的钟爱之选。

解说:而在整体的外形设计上,设计师们也喜欢把建筑与海洋相融,讲求明快的立面和富有海洋元素的造型。这其中的代表作,无疑是大名鼎鼎的悉尼歌剧院,这座悉尼乃至澳洲的标志,20世纪最富特色的建筑之一。无论你认为它是贝壳还是帆船,都洋溢着浓郁的海洋味道。

周瑛琦:说起悉尼歌剧院的诞生,还有一段故事,丹麦人JornUtzon在酒吧里遇到了三位澳大利亚姑娘,一起喝酒时听她们说到:悉尼正在招标歌剧院方案。而Utzon那时正好在剥橘子,他一下来了灵感,立马就随手勾了一张橘子瓣形状的草图,投了过去。组委会看到这张鬼画符,第一反应就是把它丢进了废纸篓,结果清洁工在清理垃圾时发现了它,觉得:诶,挺好看的,于是又把它留了下来。等到组委会把竞标方案全看了一遍后,竟然没有一份满意的,无意间有人又看到了这张被清洁工重新摆上桌面的草图,结果呢,这次,评委们双眼放光,惊为天人,一拍大腿:就是它了!这才有了今天屹立在海边的大贝壳。

解说:在修筑悉尼歌剧院的二十世纪50年代,人们曾为它新工艺制成的壳状屋顶忧心忡忡,害怕它抵御不住南太平洋凶猛的海风和暴雨侵袭。海洋,这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波澜壮阔美景的同时,也的确曾带给我们伤痛。筑梦天下,逐水而居,让我们看看人们对海边家园的守护。

解说:海风徐徐,拂过海边的廊檐门柱,给人带来了舒坦,但也潜伏着腐蚀的粒子。海洋雾气在建筑表面蒸发,会遗留下盐,为了防止建筑表面被盐腐蚀,建筑师通常会采用防腐材料,去保护建筑金属部件的表面。另外他们还会选用加固的玻璃,去抵御台风的侵袭,整座建筑均是在抗风防震的标准下严格修建。

解说:这是日本的“无震房屋”,作为地震多发的岛国,他们应对地震的发明可谓层出不穷。弹簧甚至被装设于建筑的地基,房子因此实际处于漂浮的状态。

周瑛琦:在建筑防震上,日本的确有一套。不过在汶川地震后,中国专家到灾区考察古建筑和文物损毁情况时,也有了一点新发现。他们发现老祖宗留下的建筑遗产大多都没倒,倒掉的多是近一二十年来质量不高的仿古建筑。是因为新建筑豆腐渣吗?倒也不是,他们总结出几条:一是这些古建筑大多是木建筑,木头柔软,在一定程度上有恢复原状的能力;二是在结构上、梁柱之间,或者榫sun卯连接,或者木齿相咬,一枚铁钉都没用,不仅结实巧妙,而且能耐蚀抗震;三是许多古建筑以多根圆柱承重,当地震力作用于建筑时,圆柱之间会产生缓冲,从而使建筑不致因地震突然袭击而遭到破坏。现在在海边造木头房子估计许多人都不干,也不切实际,不过从老祖宗们的发明上,或许我们能得到点什么启发?

字幕: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解说:一首动人的诗句,道尽了海边住宅的无限美好,也折射了海边建筑的功能转变历程。两千多年前,它是神的居所;皇权帝制时代,它是贵族放纵的乐园;商品经济时代,它是商人利益的中转站;而到了现代,它终于彻底成为普通民众休闲和享受生活的栖息之所。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喧嚣,来到海边的房子,让人生开始新的出发。

解说:而在此过程中,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最初的未知敬畏,到认识利用,转变为共处和圆融。而在这以后,建筑师们的脚步,也开始了新的出发。

解说:在香港,在新加坡,这些经济发达却缺乏土地资源的地区,填海造地的进程一往无前,由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国际机场,就是在填海而成的土地上建起。

解说:在迪拜,随着帆船酒店的起航,他们继续把房子建到海上,堆砌建设人工岛,两片“棕榈叶子”无法满足他们的雄心,他们还要在波斯湾堆砌出“世界”。

解说:在荷兰,这个围海造地的大本营,荷兰建筑师已经发明出了水上的房屋,他们希望自己缔造的“诺亚方舟”能够带给自己庇护,以便在环境恶化的未来、海平面上涨所引发的灾难面前,自己能够转危为安。

解说:而在日本,已经有建筑师为东京提出了“海上奥运”的构想,要在东京湾造一座大岛,岛上将兴建几个运动场,并种植50万棵树,构成一片海上的森林。它的规划是重在环保,并强调“珍惜大海、森林和水”……

解说:就这样,人类逐水而居的历程一点点书写下了新的章节,我们与海洋的距离也一点点拉近,进入到真正的海洋时代。

周瑛琦:据资料表明,全世界目前有3/4的城市坐落于沿海,有4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到60公里的区域。据统计,到2010年左右,距离海岸线不到100公里的沿海地区,将集中全世界75%以上的人口。由此可见,人类真真正正是逐水而居。从神的住所到今天的海上房屋,我们走的,是一条从未知到熟知,从敬畏到征服的道路。然而这时我突然想起老祖宗也有这样的话: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当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时候,我们作为得益者,又是否想过如何去与海相处呢?毕竟这位老人家,在这里已经不知静默了几万亿年,而在他的面前,我们实在太过年轻。我觉得,在大海的面前,我们是否还是应该适度的保持一定的谦卑?

《筑梦天下》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 13:00-13:25

重播:周日 03:10-03:35  22:30-23: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