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改革开放三十年如何评估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发展观如何演进?中国怎样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做客,深度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引起全世界的侧目,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在发展模式上到底经历了哪些探索的过程,期间又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未来中国如何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尤其是面对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种种疑虑,中国在如何发展模式上既体现一个对内和对外的大国责任,同时又能与国际社会一起共同面对中国、西方,乃至可以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我想这是在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人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邱震海:中国改革开放有很多可以供发展中国家吸取的有益的经验。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说,如果发展中国家要从中国过去三十年吸取某些教训的话,您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可以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最值得借鉴的教训是什么?
中国教训:破坏人与自然关系
胡鞍钢:我觉得最值得借鉴的教训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和谐,第二个来看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它的特点都差不多,都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那么如果加快发展的话,可能会迅速的扩大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当然中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
胡鞍钢:一类就是所谓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农业大国,几千年来是不断的破坏生态,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在远古时代是世界上多林的国家。曾经达到森林覆盖率在,有的科学家计算下来差不多在60%-64%之间,但是到了1949年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只有12%。
工业化过程染上污染问题
胡鞍钢:因此它实际上是不断的有严重的生态问题,同时由于加速工业化,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也就是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赤字:中国的惨痛教训
胡鞍钢:中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凸显的,我们把它称之为叫“生态赤字”。所以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学习中国的经验,减少贫困人口的话,同时也要吸取中国的教训就是不断的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以“生态赤字”为其代价,要避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邱震海:应该说过去毛泽东曾经有一句话叫“与天斗,与地斗”,这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新中国领导人也有所谓的一些探索,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代重要领导人,他们在中国的那种发展模式上当时的考虑是什么?他们的特点和局限是什么?
建国初期对国情有准确认识
胡鞍钢:在1949年的时候对中国的国情有一个很经典的概括,叫“一九开”。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经济占10%,而传统的农业经济占90%,跟古代差不多,他所以提出的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因此他实际上当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消灭私有经济超越中国国情
胡鞍钢:很快他改变了这样的一个做法,消灭了私营经济,也消灭了个体经济等等,要搞这个公有经济也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大跃进:对国情认识严重失误
胡鞍钢:那么很显然这个在一定意义上是超越了中国的国情,另外大跃进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失误。事实上他在1956年曾经设想我们能不能用50年,也就说到2006年,六十年,也就是说到2016年,中国赶上和超过美国。但是1957年他到了苏联,受到赫鲁晓夫提出十五年要赶上和超过美国以后这样的想法,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他提出了用十五年来赶上和超过英国这样的设想,很显然他的“大跃进”就失败了。
毛泽东很少关心自然国情
胡鞍钢:那么第三个方面我想主要还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实际上只是到1959年曾经讲到,如果不能够对自然进行认识的话,可能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但是他很少去关注中国自然国情,特别是在中国条件下,如何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尊重自然。
《震海听风录》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三 20:15-21:00
重播时间:周四 03:15-04:00,14:15-15: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 · 改革开放30年:莫干山会议召开 蓄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奥妙 30年改革发展模式反思
- · 邱震海:民众流泪鸣笛 美国新时代来临
- · 改革开放30年:1984年商品经济暗潮汹涌 中国承包第一人问世
编辑:
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