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俄罗斯人在哈尔滨
2009年11月02日 14:4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0月31日《走读大中华》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灰色清关:俄罗斯关闭华商大市场

解说:6月29日,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突遭俄罗斯有关当局关闭。此后不久,又有150多名中国商人被扣押。据不完全统计,有数万名华商的价值二十多亿美元的货物被扣。初秋9月,我们走读中国黑龙江,探询中俄两国商人不同的境遇。

卢宇光:那么记者的身后呢就是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外围的一些小市场,那么应该看到俄罗斯当局呢已经关闭了切尔基佐沃市场,那么理由就是这个市场的卫生方面违反了规定。那么我们现在应该看到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大约有2万多华人在这里进行务商,这些商品呢包括俄罗斯政府去年扣留的20亿美元的这个华人的商品,那么也是在这个附近的仓库里,目前被出于监管的这么一个状态。

解说:本月17日,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大市场起火,价值20亿美元货物被毁于一旦。莫斯科市政府已将切尔基佐沃大市场从当地零售市场的名单中剔除,该市场在法律上已终止存在。在彻底清理掉市场上原来搭建的商亭摊位后,在原址上将兴建教师住宅楼、大学生宿舍和招待所,并恢复原有的体育场。

杨锦麟:走读大中华,边走边观察。我现在是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之上,大家知道2009年的6月29号莫斯科有关当局以违反了环境卫生等理由关闭了大批华商聚居的切尔基佐沃市场,收没了20多亿美元的货物,也暴露了长期以来在俄罗斯的灰色清关所隐藏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来这里请教有关的专家、学者对这次的灰色清关问题,他们的看法。同时,我们在这里走访在哈尔滨生活定居、经商、工作、学习的俄罗斯商人,他们在这里的生活、经商的情况究竟怎么样,中国政府对来自俄罗斯、格鲁吉亚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商人,他们的态度和政策跟俄罗斯有关方面对中国的华商的待遇和政策有什么落差,而这个落差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又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请跟我们的镜头一起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想一想。

解说: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在苏联解体之后迅速开展起来。而早期的中俄经贸关系是在俄罗斯急剧的进入市场经济状况下,相互交错发展起来。1991年,俄罗斯经济由于休克疗法陷入危机,大量地进口外国货品。

刘爽(黑龙江省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灰色清关这个事儿啊,它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并不是从现在刚刚开始的,那么呢它的这个和俄罗斯市场经济建立的复杂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话实际是在俄罗斯的这个经济领域啊出现了很混乱的情况,通货膨胀啊,物价飞涨啊,百姓生活非常困难。

解说:当时,中俄边境贸易非常发达,许多中国劳务人员远到俄罗斯工作学习,他们带去很多个人使用的货品,而这些免税的货品随后就演变成商品被销售出去。

刘爽:当时在90年代,这种贸易形式给极端困难的俄罗斯经济形势下的人民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跟便利,特别是中低档收入的。因为呢它没有正式的报关手续,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为什么灰色清关这个形式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的时间,就是在莫斯科有几个大的市场,有上万个商户。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俄罗斯政府默认的,他如果是不行的话,他立刻就取消了。

李传勋(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在俄罗斯经济困难时期,缓解俄罗斯市场供应,满足中低收入的居民的日常的消费需求,还是起了可以说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我可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商品,中国在俄华商,在某种意义上是帮了俄罗斯的忙。就是俄罗斯经济困难的时候,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很低,但是他同时他又有消费需求。是中国商品给他填补了这个空白。

解说:而事实上,这些华商的货品很难拿到正式的通关单,没有一个合法的手续。早期,这种形式在中俄边境地区是较为盛行的,随后便在莫斯科形成了一个大的贸易市场。然而,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中国商品逐渐在俄罗斯失去了市场。这些低价格的商品开始被整顿,灰色清关应运而生。

李传勋:他经济形势不大好的时候,他为了保证这个市场稳定啊,居民需求得到满足啊,他可能对咱们这个这些所谓灰色清关的商品采取一种稍微宽容一点的态度。俄罗斯居民的收入提高了以后,他自然也对商品的需求呢也开始从一个低档的商品,因为中国的商品应该说是档次比较低,价格比较便宜。这样的话,他可能要买一些个,更好一点的,更高档的商品。从需求上,市场需求又有一些转变。但最主要是俄罗斯呢他的经济形势好转以后呢,他又有能力呢来想法堵住灰色清关。第一整顿市场秩序,第二呢就是说他增加他的关税收入。所以采取这个措施。

下一页 在华俄商:中国政府友好对待我们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